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借助民法典颁布两周年集中宣传月之机,武宁县普法办、县委宣传部、县司法局、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印发《武宁县2022年度“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活动实施方案》,广泛动员全县各地各单位深入开展民法典集中宣传,从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提升“热度”三个维度入手,增强普法宣传实效。
【重点宣传内容】
(一)延伸“深度”,“典”入人心
一是推进普法志愿行动。武宁县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成立成立“八五”普法讲师团、《民法典》讲师团,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法律服务志愿服务支队,牢实普法队伍建设,强化普法力量,以“点单”“接单”模式将法治宣传“送进”企业、“送进”单位、“送给”社会。
二是深化主题实践。在民法典宣传月期间,各单位找准工作的切入点与结合点,在单位、乡村、社区和法治文化广场开展普法宣讲,善用“法律明白人”和“学法用法示范户”等法律资源,深入实施“法律八进”,多方面组织民法典学习与民法典宣传。
三是丰富法治文化内涵。在打造民主法治示范村、“法律明白人”广场的过程种,融入民法典元素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丰富法治文化的内容与多样性。县委统战部、东林乡、杨洲乡、街道办等地征集推送法治书法作品,不少“大书法家”不惜笔墨,用神形各异、行云流水的书法表达出自己对民法典内涵的理解。
(二)拓宽“广度”,“典”润万家
一是提高普及率。县普法办、县司法局组织全县社区“法律明白人”骨干开展民法典专题培训讲座,杨洲乡举办农村“法律明白人”民法典讲座,县普法讲师团走进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罗坪镇长水村开展民法典集中宣讲,多种学习活动切实了提高“法律明白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了“法律明白人”法律素养,以更好的状态发挥“法律明白人”在普法宣传中的带头作用。
二是突出精准性。将青少年群体作为普法重要对象,号召学校将民法典的内容容纳到校园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并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县司法局分别推选22位员额法官、16位检察官和检察官助理、13位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全县幼儿园、中小学校、特教学校、民办学校“法治副校长”,实现法治副校长全覆盖,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县人民法院、县司法局在县第八小学、庐山西海艺术学校以生动的《民法典》案例开展“典亮校园 法护少年”法治宣讲,为未成年人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三是扩大覆盖面。在民法典宣传月期间,武宁县加大动员力度,调动全县18个乡镇(街道办)乡镇干部、村两委成员、农村“法律明白人”担任普法志愿者,走街串巷、进村入户,通过搭建咨询台、发放宣传单、以案释法等方式,强化宣传效果,保证了此次宣传活动普及力度与范围,让民法典宣传不留死角。
(三)提升“热度”,“典”亮城乡
一是荧屏“典”新栏目。积极探普法服务供给新模式,在通过一系列信息收集,了解民情民意后,县司法局、县融媒体中心、律师事务所配合协作,于2022年5月31日推出第一期以民法典为主题的《律师说法》电视栏目,将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法律问题搬上电视荧屏,并受到广大群众的热切关注,一天时间点击量达9546次。
二是网络“典”高热度。县普法办、县司法局以《民法典》为蓝本,制作系列“美好生活 民法典相伴”民法典主题普法宣传微视频,吸引群众眼球,提高民法典法律知识传播率。短短3天内微视频点击量达9384次,群众反响热烈。
三是全域“典”靓地标。武宁县以新城区联盛广场地标为中心,辐射全县各社区、各乡村,利用LED显示屏、横幅标语,集中在5月28日当天滚动播放民法典宣传图片、视频、法律解读等,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活动特点和效果】
一是规模大形式多。2022年民法典宣传月期间,武宁县以大规模,多形式来进行民法典宣传,做到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提升“热度”,更进一步地强化普法队伍建设,拓宽普法途径,扩大覆盖面,着实有效地推动普法工作,保证了普法宣传力度与效果。
二是探索新形式普法手段。本次活动中尝试使用新形式的普法,通过电视栏目、网络微视频进行普法工作,既扩大了宣传层面,也为今后多媒体宣传工作积累了经验。
三是取得了良好的普法效果。本次民法典宣传月有效地普及了民法典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素养,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为建设法治武宁的起到了助推作用。
下一步,武宁县将继续强化民法典普法宣传,不断深化“八五”普法,积极探索新形势的普法模式,努力打造具有武宁本土特色的法治品牌文化,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