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南平市浦城县“三融入”突出特色文化与法治文化相融合

“八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浦城县司法局发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剪纸)之乡”、全国首个“喜马拉雅县域有声城市”优势,深入推进“三融入”的方式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将当地剪纸、喜马拉雅有声普法平台、乡村治理工作地方特色文化与法治文化相融合,全力营造人民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重点宣传内容】

(一)“传技”融入“传法”。 一是扩大法治文化的覆盖面。特邀浦城剪纸传承人周冬梅,运用传统剪纸技巧,创作主题鲜明的法治文化剪纸作品,通过定期到各中小学校、各村居、各单位进行授课,在传播非遗文化的同时,宣传普及法律知识。二是增强法治文化的传播力。结合传统文化传播,开设法治剪纸培训班,将法治文化与民俗文化、乡土文化融合,运用剪纸艺术来阐述法治理念,让喜爱剪纸艺术的群众深入了解法治知识,让崇尚法治的群众了解剪纸艺术的精髓,创作的法治剪纸特色法治文化作品,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增强了法治文化的传播力,真正让法治宣传做到落地生根。三是赢得法治文化的好口碑。浦城作为中国民间剪纸“礼品花”之乡,民间习惯用剪纸作品来布置新居、新房,装点各色菜肴、祭品等,还用剪纸美化生活,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窗子上贴满各式窗花。将法治元素、法治理念融入“礼品花”创作中,越来越多地融入群众生产生活,让原本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生硬的法律规定,通过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生动有趣地展现出来,真正实现了变“说教式”普法为“感官式”普法。

(二)“传声”融入“传法”。一是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将喜马拉雅有声普法阵地列入南平市“八五”普法规划一县一品牌项目清单,作为创新项目列入全县“八五”普法规划。根据“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将法治元素列入各企事业单位、各乡镇(街道)喜马拉雅有声阵地建设项目中,落实普法责任制。二是全力打造普法有声阵地。通过“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景区”“进广场”等模式将有声法治栏目融入丹桂广场、江滨清水漫道、党群服务中心、胜利社区、城区各中小学等场所建设。同时将法治栏目融入各乡镇的“书香浦城 有声乡镇”建设,通过智能学习平台—喜马拉雅有声墙、学习亭、耳机森林和小雅AI智能音箱,以体验朗读、配音和网络录播等形式收听普法栏目、宣传法律知识。三是利用“有声城市”平台宣传。设立“平安浦城守护者”专题栏目,宣传政法战线同志用法律守护公平正义、维护一方平安的先进事迹,让正能量的内容传播到基层单位及人民群众的身边。在喜马拉雅有声平台推出的浦城频道,开设“法治浦城”栏目,下设“以案释法”“小蒲说法”专题节目以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和生动有趣的案例、故事进行法治宣传教育。线下在江滨清水漫道布置有声法治园地,建设浦城县“有声法治园地”示范点,将“有声法治园地”示范点植入到各村居(社区)法治阵地建设,打造全方位、多层次、有温度的有声法治宣传阵地,真正实现“人在哪里,法治宣传就到哪里”。

(三)“传德”融入“传法”。一是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八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大力培育农村“法律明白人”队伍,结合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将新一届的村两委、回乡创业的大学生、热性公益事业的村民、带头致富乡贤等群体纳入“法律明白人”队伍,落实评选、培养,健全台账管理,结合综治考评、平安建设、文明村居建设进行考核。目前,全县304个村居(社区)已培养912名“法律明白人”,按照全国法治办要求统一制作证书和徽章。至今,共有900余名“法律明白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中,参与法治宣传教育1000余人次,参与化解农村社会矛盾1000余起,为法治乡村建设发挥积极作用。二是积极组建“蒲公英”普法志愿者队伍。围绕常态化疫情防控、“1+4+2”重点产业、优化营商环境、乡村振兴战略等重点工作,结合“3.15”“4.15”“民法典宣传月”“12.4”宪法宣传日等重要活动及时间节点,开展“七进”系列普法活动。结合浦城当地剪纸传统文化,运用传统剪纸技巧,创作“蒲小法”卡通形象剪纸作品,通过主题鲜明的法治文化剪纸作品,让“蒲公英”普法者与群众互动,增强影响力和覆盖面。结合“进校园”开展普法宣传,融合校园各类兴趣班,在宣传法律知识的同时,创作“蒲小法”黏土作品,通过同学们乐于接受的形式生动有趣地进行展现。 三是结合管厝乡廖俊波书记故乡、石陂镇布墩村“六要”群众工作法的发源地、仙阳殿基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因地制宜将法治文化元素融入名人故居、农村基层党建、公园、景区和城市景观中,打造管厝乡党溪村、石陂镇布墩村、忠信镇金樟村、仙阳殿基村等村级法治文化阵地。通过开展道德讲堂、“法律明白人”说法等形式,营造全民学法的浓厚法治氛围。

【活动特点和效果】

“八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共开展普法宣传活动20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80000余份,解答群众咨询2000余人次;进各类场所开展法治剪纸作品课100余场次,3000余人次参与法治剪纸文化课,创作法治文化作品200余幅;共完成喜马拉雅有声阵地建设30余处,真正实现“人在哪里,宣传阵地就在哪里”,制作“平安守护者”音频27期,开设法治栏目,通过有声频道进行普法宣传130余期,受众群众16万余人次。扩大法治文化的覆盖面,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特别是殿基村法治文化主题公园集法治教育、道德教育与休闲娱乐于一体,通过法治主题雕塑、法治文化长廊、法治警示标语等多种形式普及法律知识,将宪法、民法典以及司法行政便民服务内容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呈现。公园与4A级旅游景区印象小密中国包酒文化博览园相邻,使旅客在游玩之余就近体验法治魅力,让浦城县包酒文化与法治文化相得益彰。此外,公园紧邻浦城县工业园区和荣华山产业组团,也带动了周边企业务工人员积极学法用法,形成了法治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