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武汉市江汉区唐家墩街西桥社区“月月谈”推进基层治理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指出,统筹推进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2020年以来,武汉市江汉区唐家墩街西桥社区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健全党建引领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社区基层治理体系,面对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生活需求,社区治理发展体系中一些问题开始凸显:意见难相合、队伍难联合、能量难聚合、资源难整合、居民难融合。以问题为导向,以方向为引领,江汉区唐家墩街西桥社区不断探索社区党建和社区治理新思路,抓住老旧小区改造的契机,推出小区治理“月月谈”活动,通过党委领导、社区搭台、居民参与的形式探索居民自治的路径,解决社区治理中的短板和问题。

【任务措施】

(一)注重细化实化工作方案。为使活动有序开展,西桥社区党委结合辖区七个综合党委和12个小区党支部的实际情况,制定党建引领、七点有约“小区协作治理月月谈”方案以及西桥社区小区治理“月月谈”议事解题规约,明确活动目的和工作规则,以守芝社区微治理交流服务中心为平台,广泛发动社区综合党委书记、各小区支部书记、下沉干部支部书记以及物业、业委会支部书记、党员群众代表参与,推进社区党建引领社区协作治理工作纵横到底到边,不留空白点,真正做到把支部建在小区上,把力量整合在小区党支部,把治理难题解决在楼道。

(二)注重贴近贴准居民生活。“月月谈”活动通过构建多方协作治理“1+1+N”小区模式,用解剖麻雀的方式征集题解,每月针对一个小区举办一次,每次选取2-3个社区治理难题和居民关心的问题,以集体讨论的形式,广泛征集题解方法,把社区居民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事情收集起来,共同研究和推动解决,有效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西马新村老旧小区改造居民“旧改政策三问”线上征题活动共98位居民参加活动,提出289条关于旧改相关政策咨询问题。穗丰花园西区征集了小区居民长年受到邻街一楼门面油烟的侵扰、小区楼栋家装电梯以及增加停车位等问题。

2020年8月,首期“月月谈”选在了武汉市无线电厂宿舍小区,作为社区即将改造的第一批老旧小区之一,围绕的第一个热点话题就是“怎么改”。党员们分6组围桌而坐,每组6-7人,以集体讨论的形式,广泛征集题解方法。“党员骨干如何在楼道治理中发挥好先锋作用?”“党员志愿者如何引导居民参与老旧社区改造?”“小区党组织如何引导督促居民开展垃圾分类?”3道题目公布后,6个小组纷纷热烈讨论起来。

题目紧扣大家的生活,参与者们踊跃发言,经过近一个小时紧张激烈的讨论,收获40多张写满答案的便笺纸,最终推动小区解决了违建拆除、电梯加装、立面改造等问题。

(三)注重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党员干部是在社区群众的“主心骨”“领头人”。开展“月月谈”活动中,我们注重发挥党员引导示范和带头作用,构建起以各小区支部书记牵头负责、下沉党员大力参与、居民代表和志愿者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各自居住的门栋单元做好宣传工作,带头发挥党员“八带头”优秀作风,遇见突发情况党员带头先上,真正当好参议员、政策宣传员、工程监督员、矛盾调解员,在社区治理中体现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2020年10月26日,西桥社区党委开展第三期“小区协作治理月月谈”,这次活动走进了穗丰花园小区,本次活动主题为:党员下沉协同共治,创新治理你我献计。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要领导、长江日报新闻记者、社区各综合党委书记、各小区支部书记、各下沉干部支部书记、物业、业委会支部书记、下沉干部、党员群众代表参加此次活动,真正做到了“1+1+N”的多方协作的治理模式,针对当晚选定的居民关注的三个难题“门面油烟的侵扰、如何协调处理安装室外电梯的矛盾、停车位和绿化之间的矛盾”,各方代表以小组为单位分桌讨论、积极寻求解题办法,经过一番热烈的集思广益,每个小组将各自的解决方案写在卡片供大家参考,共收集到解题办法三十余条,真正实现了“小圆桌”解“大难题”,最后由穗丰花园业委会主任宣讲小区电梯申报及安装的情况、区规划局和房管局就居民关心的老旧小区改造和电梯报装进行了政策宣讲,有效解决了居民的各种疑问和实际难题。

(四)注重深化活动成效。让群众在活动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是“月月谈”的出发点,也是社区治理的根本宗旨。居民的解题结果由组织方整合汇总后,形成“月月谈”议事决定,在小区张贴,使之成为每个居民参与治理的约定,并将约定按照时间进度推进实施,建立严格的考评制度,共同推动一件件小事在每个小区、每个楼栋落地生根。实现“小圆桌”展现“大作为”,“小卡片”撬动“大治理”,“小信息”汇集成“大数据”,“小论坛”传播“大能量”,“小气候”改变“大环境”,不断探索创新社区居民共治理新路子。

【特点和效果】

(一)党员“下沉”,小区力量不断“凝聚”。西桥社区的642名下沉党员分别参与到13个小区治理,积极争当82栋居民楼的215个单元的“十大员”:理论宣讲员、咨询调和员、邻里守望员、爱卫保洁员、爱心帮扶员、文体娱乐员、医疗保健员、文明倡导员、红色物业关照员、德智育苗员,不断增强小区党员的归属感和存在感,当好社区建设的孺子牛、创新治理的拓荒牛、服务居民的老黄牛。

(二)载体“下沉”,居民诉求自治“解决”。小区治理“月月谈”平台搭建了相互“交流”载体,畅通了居民诉求渠道,确保了居民的话语权。每期“月月谈”结束3天后,一份议事决议就会张贴在小区公示栏内,当居民们发现通过“月月谈”,自己的需求能得到回应、权益能有效维护,大家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就持续高涨,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进一步增强。党员骨干干在前、走在前,以个人利益服从小区居民整体利益,带领居民主动参与,让小区变得外观美、内在实。

(三)服务“下沉”,示范效应正在“显现”。推动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成立一小区一“咨询调和室”,解决了小区顶楼屋面漏水和违规搭建等一系列问题。设立“爱心关照室”,通过邻里互助,下沉干部一对一帮扶认亲,让老年人安居无忧。西桥社区的老中青社区治理梯队已经初步形成,原来社区沉默的大多数正在逐步缩小,“大家的事大家办、难办的事协商办”已成为社区常态,小区治理“月月谈”议事让社区居民越谈心里越亮堂。

(四)重心“下沉”,导向作用事倍功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力量整合,资源整合,下沉党员和直管党员在小区治理中深度融合,初步形成了小区“事物共商、矛盾共解、活动共办、爱心共献、成果共享、发展共促”的“六共治理”体系。如西马新村老旧小区改造,便是小区综合党委、小区党支部、下沉党员、小区志愿者四级组织架构发挥作用的生动体现。

《中国社会报》《湖北日报》《湖北之声》《长江日报》“学习强国”等10余家媒体都先后对西桥社区小区治理“月月谈”活动进行了报道,新华社湖北分社以“小社区 大治理”对“月月谈”进行实地调研,并被书写为内参供副部级以上领导圈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