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东营市东城街道金水社区深化基层民主法治 提升普法工作质效

东城街道金水社区始建于1994年,占地面积42万㎡,是东城街道最早的社区之一。金水社区服务金水北区、金水南区等居民小区4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商户360家,常住居民2897户6813人,流动人口近千人。社区党委下设5个党支部,直管党员110名,其中老年党员占比60%以上。
    近年来,金水社区瞄准“法治金水、文化金水、平安金水、幸福金水”建设目标,立足打造“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积极探索“一核多元”基层治理模式,全面做好民生实事和社区治理两篇文章。成功创建“金水大妈”服务品牌,其中“一员一网仨大妈”的群防群治工作法在全市范围内得到推广;2017年3月,荣获国务院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办公室颁发的“创建无邪教示范社区”荣誉;2021年11月,荣获山东省司法厅、民政厅颁发的“全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荣誉。

【任务措施】

(一)多元解纷提质效,“金水大妈”展风采

作为东城街道第一批老旧小区,金水社区辖区内饭店、网吧、市场环聚,出租户多、人员成分复杂,盗窃、打架斗殴、矛盾纠纷等警情高发多发。为强化源头预防,金水社区联合金水派出所,协调党员、协管员、志愿者等多方力量,组建14组共110余人的“金水大妈”巡逻队,按照“一员一网仨大妈”标配(一名党员,一名网格员,三名金水大妈),严格一日三巡,积极承担法治宣传、隐患排查、矛盾调解、疫情防控等任务,逐步形成了“人人参与、成果共享”的社区自治“金水模式”。

为深入探索社区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市人民调解中心同东城街道司法所、开发区法院分别在社区设立“金水大妈”调解室、诉前调解工作站,立足“司法为民阵地再前移”,通过家常式、说理式、引导式的“三式调解”模式,“金水大妈”与社区矛调员顺利化解家庭夫妻矛盾、邻里扰民纠纷、地下室渗水等问题50余起,矛盾办结率100%,满意度99%,最大限度将矛盾化解在萌芽,将纠纷解决在诉外。其中,2021年7月成功处理水岸名都113户业主历史不动产遗留问题,妥善解决困扰居民长达8年的经济纠纷。同时,针对居民反应强烈的占用消防通道、改变地下室用途等问题开展专项治理行动15次,清理“僵尸自行车”5次,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持续攀升。

(二)警格网格调解三融合,群防群治有亮点

金水社区持续探索“警格+网格+调解”三网融合的“金水模式”,有效打通政务平台与警务平台间信息壁垒,开启警务工作与社区调解、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全新社会治理格局,真正用“小警网”托起“大平安”。充分发挥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作用,坚持系统思维,统筹“调解员+网格员+金水大妈+社区民警”多方资源,汇聚11名网格员、9名社区工作者、1名矛盾调解员、11名公益岗人员、110余名金水大妈、1名民警、2名辅警力量,集中精力组建群防群治队伍,开展常态化治安巡防,及时处置群众救助和突发事件,做到事前预警、事中干预、事后消解。

借助“警网调解三融合”网格化管理,形成“信息联采、风险联控、平安联建”的工作新模式。充分利用警网监控系统,结合智慧社区大数据,对进入小区的车辆、人员进行跟踪监控,确保辖区安全稳定。依托社区网格管家和街道网格通平台,定期开展月度走访,按照“一户一码”原则,对辖区实有人口、流动人口、实有单位、实有房屋等各类基础信息进行采集、录入和维护,做到常驻人口登记在册、流动人口“人来登记,人走注销”、出租房屋“租有登记,停有核销”,真正实现动态化、精准化、规范化管理。定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专项排查,积极打造运河路“安全生产网格示范一条街”。狠抓线索摸排及源头化解,用好网格化、矛调等手段,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对残疾人员、困难家庭等进行标签化管理,逐人逐户建卡建档服务,对辖区精神病人、不稳定人员建立动态“销号式”管理台账,确保问题解决在萌芽、防控在基层。

(三)普法学法促和谐,服务群众出成效

聚焦社区老年人居多、法治意识相对薄弱等现状,金水社区持续加大普法力度,不断增强群众法治意识。依托市司法局在社区设立的法治宣传教育阵地,持续开展宪法、民法典、扫黑除恶、反电信诈骗等普法宣传活动15次,进一步提升了社区群众知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在社区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定期邀请开发区法院、检察院开展“法律进社区”系列活动,为小区居民耐心细致讲解法律知识,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解疑答惑,有效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结合主题党日活动,由支部书记带领党员学习法律知识及方针政策,向群众发放普法材料,营造了“人人争做普法宣传员、人人争当守法好公民”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金水社区将志愿服务融入法治社区建设,借助“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金水大妈”队伍,相继开展普法宣传、治安防范、关爱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将自己的志愿服务时间存入“时间银行”,用无形的公益时间换取有形的物质奖励,幸福感成色更足,获得感更可持续。截止目前,金水社区共注册志愿者2701名,开展志愿活动4736个,服务总数达10911小时。现在的金水社区,“红马甲”处处可见,一道道志愿服务的身影,一张张会心的笑脸,为社区注入了实时感知的幸福温度。

【特点和效果】

金水社区紧紧围绕“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以“弘扬法治精神、提升法律服务、夯实法治基础”为主线,充分发挥支部核心作用,不断推动社区党委统揽、“两委”班子成员分工负责、群众共同参与、一体化管理的“一核多元”运行机制见实效展新绩。注重打造法治文化阵地,建设“金水大妈调解室”1个,法治文化广场1个、50米法治文化长廊1个、法治宣传栏50个,营造出浓厚法治氛围,积极展现有组织、有队伍、有场地、有设施、有活动的“五有”阵地亮点,让“法治+文化”成为社区法治建设中靓丽的风景线。

经过几年的建设,社区居民法治意识和道德素质明显提高,“七零”(即零火灾、零盗窃、零邪教、零吸毒、零刑事案件、零交通事故、零集体上访)平安社区建设战果持续巩固,警情报警率下降50%,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金水社区凭借“啃硬骨头”的魄力和决心,成功完成由“治安乱点”到“治安亮点”的蝶变升级,社区治理能力不断攀升,社区发展持续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