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滨州市积极开展“美好生活 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月活动

2022年以来,滨州市以“美好生活 民法典相伴”第二个主题宣传月活动为载体,以“民法典进农村”为重点,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为抓手,高位推动、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大力推进民法典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景区、进网络、进宗教场所、进家庭、进军营“十进”活动,在全市营造浓厚民法典学习宣传氛围,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重点宣传内容】

(一)高位推动,引领全市民法典宣传教育工作再深入

将民法典学习宣传教育纳入2022年度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和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的共性任务,同时列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形成领导干部带头学、部门联动广宣传的民法典普法格局。市委依法治市办、市普法办下发了《关于在全市组织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月活动的方案》,对全市民法典主题宣传月期间系列普法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全市各部门单位积极响应,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要求,扎实开展各项宣传活动。各县(市)区结合本县(市)区工作实际,及时制定县区活动方案,保证了整个宣传月活动顺利开展。

(二)下接地气,推动民法典真正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滨州市坚持增强宣传实效,区分不同群体的法治需求,深化针对性、精准性普法,准确宣传解读民法典,推动民法典真正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一是深化推进“民法典进乡村”,畅通普法“最后一公里”。集中宣传丰富多彩。各县(市)区紧紧围绕“基层群众”法治需求,积极组织各司法所联合镇(街道)综治中心、信访办、宣传办等部门在集市、商超、剧场等公共场所通过发放民法典宣传资料,设置宣传栏、张贴宣传海报、悬挂宣传条幅、民法典知识有奖竞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集中开展现场宣传活动。走村入户送法进家。各县(市)区充分发挥农村“两委”干部、“法律明白人”、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网格员和镇街干部等作用,开展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进村民家中普法宣传活动,向他们发放了《民法典》宣传册及宣传资料,并就《民法典》中有关老年人权益保护、农民工权益保障、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民间借贷、土地经营、乡村振兴等与群众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真正把民法典知识送到了老百姓身边,畅通普法“最后一公里”。专题培训提升素质。各县(市)区结合“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育提升工程,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等形式,组织普法讲师团对“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开展民法典专题培训,突出宣传讲解民法典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有关规定,提升履职能力,壮大基层普法队伍,提振乡村文明。

二是深化基层依法治理活动,助力法治乡村建设。根据全国、全省第九批“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申报工作安排,滨州市积极推报4个全国、11个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命名210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制定下发《滨州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动态管理办法》,规范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申报、命名以 及动态管理,发挥其在法治乡村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引导各基层村居以《民法典》为依据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开展邻里互助和道德评议等活动,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作用,组织引导村(居)民开展制定家规家训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发挥“一村一法律顾问”作用,引导他们帮助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生产经营主体的民事行为开展法律审查,确保农业生产经营合法合规发展。

三是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积极构建民法典大普法格局。市普法办制定下发了《滨州市市级国家机关2022年“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清单和重点普法节点日历表》(滨普法办【2022】3号),明确把民法典的宣传列市直各部门共性普法责任清单内容,并将民法典宣传教育情况纳入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评议重要内容之一。各级各部门结合5月份民法典主题宣传月时机,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民法典宣传活动。市政府办公室开展民法典专题讲座,市司法局联合滨城区司法局开展“民法典进社区”宣传活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民法典进景区宣传活动,市城市管理局开展民法典广场宣传活动,市交通运输局利用高速路口电子屏播放民法典宣传口号,市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开展民法典专题宣传活动;其他部门单位还通过悬挂横幅、利用本单位LED电子屏滚动播出民法典宣传视频,在单位宣传栏张贴民法典宣传挂图等多种形式,营造浓厚民法典宣传氛围。

(三)创新方式,全力构建民法典学习宣传立体化格局

滨州市创新普法形式,充分发挥“播、视、报、网、端、微”等媒体宣传作用,做到“报纸有文、电视有影、广播有声、社区有专栏、街道有标语、网络有阵地”,全力打造普法宣传矩阵。利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平台,积极运用图解、动漫、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设置民法典学习宣传专题、专栏,定期推送《民法典》相关法条解读,开展以案释法,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普法工作中的独特优势。全市各级各部门依托每月“主题党日”,开展民法典专题学习,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围绕民法典相关内容,组织本系统策划、拍摄《民法典》普法短视频,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等结合本职工作开展民法典宣讲活动;市司法局、市普法办组织开展“美好生活 法典相伴”短视频征集展播活动,录制“美好生活 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月普法公益广告,滨州方言说唱《民法典》等短视频,与市广播电台合办《“我执法我普法”普法时间》栏目,邀请市直各单位积极上线开展部门普法,共播出260期,在“滨州普法”“滨州司法”微信公众号、“滨州法治”抖音号及各县区普法媒体平台连续推送《民法典》相关宣传视频、专家解读、以案释法等内容。各县区司法局依托县乡村法治文化公园、农家书屋等阵地,充实完善民法典宣传知识,积极开设民法典宣传专栏、专版,打造云端普法平台,利用电台、手机台、视频号,乡村大喇叭广泛宣传民法典。

【活动特点和效果】

据不完全统计,整个民法典宣传月期间,全市共组织各类学习培训、线上线下授课等集中学习活动1200余场次,集中宣传活动350场次,开展民法典“进乡村”活动560余场次,发放读本、宣传册等学习资料10万余份,运用网站、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发送宣传信息8.5万余条,举行专题文艺演出、知识竞赛200余场,全市共有300万人次参与“中国普法”微信公众号民法典竞答活动,在全市迅速掀起学习宣传民法典的热潮,为建设更高水平富强滨州营造浓厚法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