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靖江市“四个一”探索打造法治小区

2021年以来,靖江市积极探索法治小区建设新路径,通过形成一套微治理机制、构建一组法治评估体系、设置一系列业委会法律顾问、培育一批法律事务社工等“四个一”模式,健全完善“小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治的管理机制,积极构建沟通联席、对话恳谈、议事协商格局,努力打造小区居民“良法善治共同体”。

【任务措施】

一是形成一套微治理机制。在有条件的小区试点成立业主党支部,推动形成“小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的小区治理新格局。在尚未成立业主委员会的小区,组建由街镇人民政府、社区居委、建设单位和业主代表等组成的物业管理委员会,暂代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行使职职权,协调处理业主大会成立、业主委员会换届、业主委员会不依法履行职责以及物业服务企业退出等小区治理重大问题。在市委依法治市办、市法宣办牵头组织下,以司法局、民政局、住建局等15家职能单位的党员干部为主体,组建“红色微盟”参与法治小区创建。探索实施“社区党支部+楼道长+管委会+物业”议事制度,推出“三事分流”工作法,经“四方议事”确定为“大事”的,按急难程度,或申请“红色微盟”支持,或报请社区党委(党总支)解决;确定为小区治理“小事”的,由议事主体配合社区两委共同解决;确定为业主家庭“微事”的,由“四方议事”机构组织社区调解员、“法律明白人”、乡贤五老直接定纷止争。

二是构建一组法治评估体系。在前期走访6个街镇,调研28个小区,与12家物业企业、近百名业主代表座谈交流的基础上,组织30名公益律师、5名住建部门工作人员、10名物业管理行业负责人和15名业主代表研究制定《靖江法治小区评估指标》,具体包括组织基础、民意测评和特色加分等三大内容,确定了“制度文书规范”“业主满意度评估”“新风新俗涵育”“援法议事创新”“法律明白人培育使用”等17个子项目。同时,由街道党委政府牵头,每年在5个试点街镇开展法治小区星级评定,法治评估评定为优秀的业委会均可自愿申报,通过现场介绍、项目路演、书面交流等形式,评定星级法治小区。

三是设置一系列业委会法律顾问。以政府购买为主、社会资金为补充为路径,在试点辖区推广“联大建小”模式。遴选律师事务所与街镇签订公益法律服务协议,重点满足小区业主关于婚姻家庭、小区维修资金使用、物业服务纠纷等具有普遍性的法律服务需求;选任顾问律师挂钩小区,指导业主委员会制定业主公约、住户守则,对业委会选聘或解聘物业公司、调整物业费等重大事项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和指引,确保小区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同时,法律顾问定期开展小区留守儿童法治冬、夏令营,举办“小区法务微讨论、微点评”活动,围绕群众关心的电子合同、离婚冷静期、虚拟财产、套路贷等法律问题开办“小区法务微讨论、微点评”活动;积极打造线上“微顾问”,实现“微信扫一扫、法律进家门”,让业主能快速在线进行法律咨询。

四是培育一批法律事务社工。以街镇为单位,整合辖区取得社区工作者证书的人员,采取自愿报名、笔试面试结合、择优上岗的方式,将30多名社工指派到争创小区担任法律事务社工。研究制定“法治账图”,明确法律事务社工的岗、人、事、责等内容。组织法律事务社工积极配合业委会依法依规召开业委会会议、业主大会以及小区四方议事协商会、听证会等,协助业委会开展公共区域管理、疫情防控、制定居民公约,配合法律顾问常态化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法律援助、公共法律服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活动,努力让群众享受到家门口的法律服务。

【特点和效果】

一是普法宣传精准及时。联合司法所干警、普法志愿者、“法律明白人”开展“美好生活 法典相伴”“农民工学法活动周”“宪法宣传周”等主题普法宣传活动,开展法治微视频展播、法治图书阅读、法治书画展览等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大力宣传宪法、民法典、反有组织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常识,不断提高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意识。

二是法律服务前置贴近。以“三官一律”进社区活动为契机,开设法律咨询服务摊位,与群众面对面交流,通过将法律服务阵地前置,变被动等待式服务为主动上门式服务,努力打通普法宣传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努力提高广大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是矛盾调解及时妥善。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完善社区调解体系,组织退休老党员、教师、“法律明白人”打造金牌调解室,尽心尽力化解垃圾分类、公共区域管理、物业费缴纳纠纷等矛盾纠纷,积极宣讲法律法规知识,提高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素养,2022年以来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和群众满意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