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广州市海珠区官洲司法所与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签订法律服务合作协议,把法律诊所开到基层。为充分利用法律诊所人才力量,发挥专业优势,最大限度扩大法律诊所社会影响力,官洲司法所独创“三诊”服务模式。自2015年11月26日法律诊所揭牌营业以来,法律诊所成效显著,为辖区居民提供了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
【重点宣传内容】
(一)搭建“普通门诊”,为实现法律服务全覆盖加满油。根据法律服务合作协议,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法律诊所进驻官洲司法所,安排法学院学生轮流到诊所“坐诊”,在司法所工作人员及社区法律顾问的指导下接待来访群众,普及法律知识,解答法律咨询,详细告知群众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涉及的法律条文,对于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群众,法律诊所及时协助司法所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力求为群众排忧解难。法律诊所运营期间,学生们还注重收集群众最关心、时下最受关注的法律热点,在司法所的指导下撰写普法信息,向官洲普法办微信公众号投稿。2018年9月海珠公证处官洲服务站挂牌,为进一步提高公证知晓率,法律诊所在官洲普法办微信公众号推送“婚前财产约定公证知多少”主题普法微信,详细介绍婚前财产公证的范围、程序及其他相关知识,受到辖内群众广泛关注。截止目前,法律诊所接待来访群众数百人,解答法律咨询300余人次,发表普法微信5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实现了线下、线上法律服务的全覆盖。
(二)开展“流动义诊”,为推进法律诊所遍地开花添薪火。法律诊所利用“3·15”、“6·26”、“11·9”、“12·4”等重点节点到辖内人流聚集处开展现场“义诊”活动30余场,对辖内群众进行多方面的综合法治教育,积极引导群众尊法守法,依法表达诉求,合法维护权益。针对辖内青少年,法律诊所开创校园专场活动,精准区分小学生、中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受众群体,根据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确定普法内容。面对年龄小、接受能力有限的小学生,法律诊所侧重于法律意识启蒙,通过宣传校园安全、国旗法、国徽法、禁毒法等激发同学们学习法律的兴趣,让法律的种子在他们的心灵生根发芽。面对青春叛逆易冲动的中学生,法律诊所则将普法教育的重点放在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上。疫情期间,特别推出“云普法”,通过网课形式开展线上专题讲座,普及国家安全、禁毒、疫情防控等法律知识。至今法律诊所已开展各类普法进校园活动1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赠送法制图书80余册,受教育师生近五千余人,基本实现对辖区中小学校全覆盖。
(三)组建“综合会诊”,为提高法律服务质量助把力。法律诊所参与司法所人民调解工作,面对法律关系复杂、涉及人数众多、金额巨大的纠纷时,司法所结合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及法律诊所工作,组织社区法律顾问、法律诊所志愿者共同研讨,充分发挥社区法律顾问及法律诊所志愿者的专业优势及角色优势。在处理一宗公寓租客林某意外死亡纠纷中,法律诊所志愿者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他们既不是政府的“说客”,也不代表任何国家机关,其参与的目的仅是为双方当事人提供帮助,了解自己的权利义务和相关法律条文,因此法律诊所的志愿者更容易获取当事人的信任,从而协助司法所快速化解矛盾纠纷。“综合会诊”模式充分整合了多方资源,一方面,司法所利用法律诊所开展调解,拓宽了调解渠道,扩充了调解队伍,另一方面,法律诊所利用司法所及社区法律顾问资源,拓展了司法实践,提高了教学质量,司法所、法律诊所、当事人多方受益。2021年以来,法律诊所协助司法所成功调解纠纷3宗。
【活动特点和效果】
基层法律工作事务繁多,实践性强,高校学生到基层进行法律服务,不仅能最大限度把高校学生的社会影响力发挥到最大,提高法律服务的覆盖面以及服务水平,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法律志愿服务,与此同时,高校学生在基层服务过程中,也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法律诊所”开到司法所以来,充分发挥了基层法治宣传教育的作用,让法治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法律诊所”也成为了官洲街普法宣传教育的知名品牌和强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