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2022年4月15日是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盱眙县法宣办全面统筹协调,打造“部门横向、县乡纵向”纵深推进普法大格局,创新“六融入”普法模式,以“机关引领学法、基层氛围营造、学校教学升级、网络广域覆盖、法治文化渗透、统筹防疫普法”六项举措,深入开展“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教育系列活动,有效推动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民心、根深蒂固。
【重点宣传内容】
一是融入机关学法机制,突出普法指导“引领性”。组织各镇(街道)和部门,通过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或“亮灯工程”学习会开展国家安全法、国家情报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专题研究学习每周一次,通过收听收看理论宣讲视频、摘抄笔记及撰写心得等方式,学习宣传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认识和实践,并由各部门指导职能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参与共学,镇(街道)深入村居(社区)带动居民互学,凸显机关单位在普法学法中的引领示范作用。
二是融入基层依法治理,增强普法氛围“浓厚度”。以基层法治阵地为载体,以网格为单元深入村居(社区),营造大安全理念宣传氛围,在公共场所张贴海报1300余份、悬挂普法横幅140余条,在149个村(居)委会LED外屏展示国家安全教育标语,并通过民法典公园露天法治影院播放宣传短片。引导1034名“法律明白人”走进网格,通过流动大篷车和社区小喇叭播放国家安全宣传信息,在基层社会治理平台、村居法润民生群等渠道推送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法律常识。
三是融入校园普法课堂,提升普法教学“多样化”。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防范化解校园风险、维护学校意识形态安全等课题,联动教育部门召开教师代表座谈会,开展国家安全教育专题班会课活动,对不同年龄层级学生播放法治动漫、公益短片和以案释法等普法视频,指导学生阅读、朗诵宣传语,创作手抄报、漫画等作品。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校园演讲比赛,指导学生以真挚的情感共鸣新时代国家安全事业的伟大成就。
四是融入网络普法媒介,拓宽普法传播“覆盖面”。组织县级法律顾问在线直播2场次,深入剖析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在线回答居民热议的法律疑难。在掌上盱眙、“盱眙普法”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消息,并在审批服务中心和13个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设置展板,引导居民扫码参加“中国普法”公众号在线答题竞赛。以县广电台、各镇(街道)、部门的官方公众号为载体推送各类短视频、宣传片及图解资讯共计1000余条。
五是融入法治文化阵地,演绎普法宣教“文艺感”。打造盱眙县首家国家安全教育主题公园并在4月15日正式揭牌开园,以“更有保障的安全感”为主题,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组织司法行政干警为居民讲解国家安全观的发展历程和成就。征集以国家安全教育为主题创作的书法、美术、手抄报、平面摄影等作品40余件,以“书、画、报、照”形式在普法平台展播,通过“云”游方式让居民足不出户接受法治文化熏陶。
六是融入疫情防控工作,推动普法宣传“联动性”。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在两处常态化核酸采样便民点设置宣传展板,快递员、外卖员、公交司机等特定服务类人群在排队时扫描展板二维码参与学习和答题。在配合社区开展防疫便民服务时,向居民发放国家安全教育宣传卡片5000余张。在部分超市进出口扫码测温处设置国家安全宣传资料自助领取台,共投放国家安全教育宣传单7000余份,供居民自由领取阅读。
【活动特点和效果】
一是凝聚全县普法合力,宣传层面更“高”。县各部门切实发挥头雁效应,横向引领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学校,纵向深入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一线,带动全县居民共同学习国家安全法律常识,有效增强宣传的深入度和立体感,形成全民共筑安全屏障的法治氛围。
二是创新理论实践并用,宣传效果更“实”。通过理论研学和法治实践融会贯通,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开展新颖独特的法治文化活动,让各年龄层的居民能学得到更学得懂,将国家安全意识灌输内心,突出学法专业性和针对性,不断增强国家安全教育宣传的聚合性和文艺感。
三是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宣传方式更“广”。结合特定服务类人员常态化核酸采样工作,在排队时扫码学习,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展现法律随处可学、便捷高效传播、宣传方式广阔等特点。自助领取自学形式,有效增强居民普法学习自主性,提升社会参与国家安全教育的活跃度和接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