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九江市濂溪区新港镇新港村位于新港镇北部,面积2平方公里,共有13个村民小组,649户共3620人,有3个安置小区,划分为5个网格。新港村因征地拆迁,村内存在集镇小区和农村民房共存现象,既有原新港村村民,也有部分外来定居人口,还有因务工暂住人口,人员复杂,相互之间人际沟通交流较少,导致民主法治等工作开展存在困难。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建设好法治乡村,新港村坚持加大依法治理力度,以法治、德治、自治、共治“四治融合”体系,激活村治理法治化的活力,提升基层协商能力,紧扣“保障社会公正、促进社会诚信、维护社会秩序”三大重点任务,着力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改革方向、问题导向,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形成了村管理民主、干群关系融洽、辖区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新港村2017年荣获“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2021年荣获“江西省法治文明示范村(社区)”称号。
【任务措施】
(一)坚持党的领导,完善乡村治理的多元体系。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需求,与我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在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针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加快农村地区建设,则需要始终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农村地区开展各项工作应接受党的领导,不能忘本。”中共中央于2018年12月公开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指出:村党组织与乡镇党委是负责农村地区社区治理的主体,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开展各项工作时应履行相应的职责。为此,新港村加强党建引领,成立由村党支部书记带领的“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小组,在管理方面,新港村实行民主管理,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代表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会议;在办事方面,新港村健全完善了干部管理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并建有民主监督小组,村民对村内事务享有知情权和监督权。与此同时,新港村逐步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法治、自治、德治有机结合的乡村地区法治建设,逐步建立健全村规民约等。在加快乡村地区法治建设步伐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乡村地区德治建设的质量,创建一个和谐安宁的乡村。
(二)狠抓“关键少数”,深入推进法治新港建设。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是党和国家政策法规的具体执行者,其一言一行对社会有着巨大的示范效应。只有领导干部带头,法律才有可能得到公正施行,法治精神才能得以彰显,法治信仰才能得以塑造。
一是带头争做“尊法”的模范。每名村干部,都带头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对各种危害法治、破坏法治、践踏法治的行为要挺身而出、坚决斗争。特别是对自身的法治素养,要从当干部的那一天起,就发自内心地尊崇法治、敬畏法律。
二是带头争做“学法”的模范。学法才能懂法,村纪检委员陈国兴带头学习,在“法律明白人”学习平台上,学习时长名列前茅,深入学习宪法,学习同自己所担负的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其带领下,村干部和小组长都深入学习了法律知识,用法律条文武装了头脑,在乡村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健全乡村法律服务体系,提高乡村治理工作效率。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意识,紧扣乡村振兴工作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全面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力争将法治理念根植人心,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一是在规范公共服务的法定程序下了功夫。落实好基层民主科学决策制度,时刻督促监督乡村干部按法律程序开展工作,杜绝以个人的主观臆断评定是非等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不断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力求做到村党组织对村级事务进行决策要经过村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村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确保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把村民的诉求和需求作为首要目标。2021年完成了前黄门自然村道路硬化工作、水塘改造工程以及亮化工程,解决了村民出行及夜间上下班和学生晚自习回家的安全问题。接下来新港村会进一步规范村级民主议事活动,确保村务管理实现公开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和依法决策。
二是加大了法律援助覆盖面。村“两委”可帮助村民联络律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农民遇到的生产生活、人身财产、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法律难题提供帮助,让农民能够享受到常态的法律咨询与帮助,使法律援助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四)强化乡村普法宣传培训,优化乡村和谐法治环境。加强乡村普法培训宣传力度有利于培养乡村居民通过法治思维意识和法治处理方式化解矛盾的习惯,有利于引导乡村居民增强运用正当途径、法律手段、理性态度解决纠纷的能力,有利于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和谐的法治环境。
一是多途径推进普法宣传。利用“法律明白人”网校平台,在村干部、村小组长、网格员中培养法律明白人骨干8人,普通法律明白人28人。让“法律明白人”学习宣传宪法、民法典以及与基层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联合新港派出所上户宣传反诈骗,发放宣传资料1500张、学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惠民富民政策、参与乡村法治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悬挂横幅30条,联合新港司法所到辖区宣传法治3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如宣传栏、广播、微信群等方式,引导村民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将公众安全作为惠民基础,紧抓综治中心的建设,培养了一批网格员,对网格内各类法律事务按照程序进行上报,并由专业人员进行调解协商;新港村依托原有的广场以及新建的提升工程,投资8万元建成了普法广场,在村内张贴村务公开声明,打造民主法治文化宣传栏,设置民主会议室、法治阅览室等公共空间,村民积极参与环境的建设并主动接受环境的熏陶,打造了民主法治文化环境,让广大群众获得便捷的学法载体,直观感受法治文化的魅力。
二是树立法律权威。乡村执法主体必须严格执法,司法主体必须依法裁判,既展现人文关怀又不徇私舞弊,创建良好的执法及司法环境,努力形成并营造人人敬畏法律、捍卫法律、遵守法律的习惯和氛围,将法治化为精神根植于内心,共创和谐的乡村法治环境,让乡村振兴与法治同行。
【特点和效果】
“法治新港”建设的系统推进、稳步实施,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新港村连续多年取得“五个未发生”佳绩(未发生危害国家安全事件、影响政治稳定事件、暴力恐怖事件、在全国有影响的恶性刑事案件、重大群体性事件),社会治安状况持续好转,公众安全感指数持续上升。全民普法的有力推进,着力解决“法不责众”、“无理取闹”、“信访不信法”等问题,在全社会构建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全村村民提高了共担民主法治文化建设义务的意识、调动了村民共造民主法治文化氛围的积极性、全面扩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的影响力的作用,大大推进了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