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2022年3月8日,是三八妇女节。为了保障辖区女性居民合法权益,铁锋区司法局站前司法所来到电苑小区,开展了“情系妇女姐妹,反对家庭暴力”宣传教育活动。站前司法所的此次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主要是在辖区开展了《反家庭暴力法》专题讲座和法律宣传现场答疑。通过对侵害妇女权益的、不公平的打骂行为等案例剖析,组织女性朋友学习《反家庭暴力法》知识,讲解哪些行为属于家庭暴力、应对家庭暴力的方法。活动中,站前司法所广泛宣传讲解如果发生违法行为或者发生家暴时,广大女性如何向妇联、司法部门、公安部门求助,如何报警、申请庇护、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等,全面保护家庭女性成员的合法权益。这次活动,极大的提高了辖区妇女群众的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倡导全社会共同反对家庭暴力行为,活动以讲座、问答等多样的宣传形式开展,加深了妇女们对《反家庭暴力法》的认识,也进一步增强妇女们依法维权、守法用法的意识。
【重点宣传内容】
1、反家庭暴力法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是为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制定。于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反家庭暴力法》的出台,旗帜鲜明地表明了反对家庭暴力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引导家庭成员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和睦相处,每个家庭成员都能够履行家庭责任和义务,体现了法律的宣示性,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具体处理家暴问题上,法律从家庭暴力的预防、处置,到受害人的人身安全保护,再到法律责任,都制定了明确的具体的措施,设计了可操作性的法制程序制度。反家暴立法专章规定了家庭暴力的预防,要求国家、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包括大众媒体,都要开展家庭美德和反家庭暴力的宣传,同时也要求各级政府支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社会组织来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家庭关系指导、家庭暴力预防知识的教育服务等等,同时也要求人民调解组织依法调解家庭纠纷,这样一些要求,都是注重从正面引导家庭成员相互关爱,促进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
2、反家庭暴力法的作用
反家庭暴力法能有效的保护妇女的人身权利,妇女是家庭中的弱势群体,对其进行倾斜保护是实现实质正义的应有之义。反家暴法能有效保障残疾人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残疾人是生活中的弱势群体,更是容易受到侵犯的脆弱主体。反家暴有效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中国式教育有棍棒教育的传统,这种陋习与时代背景不符理应加以规范。反家暴能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进而促进社会朝着和谐正义的方向迈进。
3、什么是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简称家暴,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者其它手段对家庭成员从身体、精神、性等方面进行伤害和摧残的行为。
家庭暴力的主体是家庭成员。家庭成员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家庭内的亲属,一般应具有亲属关系和共同生活两个特征。家庭暴力的实施者在主观上必须具有故意。家庭暴力的实施者在客观上实施了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等行为。家庭暴力中的受害者大多数为女性,家庭暴力一旦发生让受害者苦不堪言,遭受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打击。
4、家庭暴力从形式上看,可分为哪几类
身体暴力:包括所有对身体的攻击行为,如:殴打、推搡、打耳光、脚踢、使用工具进行攻击等。语言暴力:以语言威胁恐吓、恶意诽谤、辱骂、使用伤害自尊的言语,从而引起他人身体心理难受。性暴力:故意攻击性器官、强迫发生性行为、性接触。
5、反家庭暴力法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一是预防为主;二是教育、矫治与惩处相结合;三是尊重受害人真实意愿;四是保护当事人隐私;五是老幼病残孕特殊保护。
【活动特点和效果】
此次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总结为:一是形象生动。通过很多今年来发生在我市的案例讲解、剖析,教育广大妇女学会在丈夫的暴力面前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实效性强。此次活动,安排了近两个小时的面对面答疑解惑时间,现场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宣传方式,让广大副局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反家庭暴力相关法规,提升了法治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三是预防为主。活动现场气氛活跃,参与人数较多,有社区干部、辖区单位妇女代表、居民等等,通过如何预防家庭暴力和家庭暴力危害的广泛宣传,进一步营造了辖区预防家庭暴力的氛围,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