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宜春市袁州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绘就法治建设“同心圆”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守法普法工作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度融合,让习近平法治思想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2021年,袁州区紧紧围绕《区委宣传部、区司法局、区普法办印发<关于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的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秉持精益求精的工作原则,着力打通群众需求与法治建设的“中梗阻”,切实为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注入源头活水。

【任务措施】

(一)文明实践践初心,把法治阵地建在群众身边。强化资源整合“一盘棋”,整合现有的乡镇文化站(馆)、旧礼堂、农家书屋、空楼栋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融为一体,打造理论宣传、教育、文化、科技与科普、健身体育五大服务平台,实现公共服务阵地资源利用最大化,高标准完成81个“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综合体村(社区)示范点整合提升。并充分利用阵地中的“大喇叭”和“大屏幕”,在每天居民空闲之时播放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更利用普法竞赛、邀请当红主播讲法等形式提高居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法治宣传氛围。

(二)文明实践暖人心,把法治理念吹进群众心田。结合“文艺进万家”活动,打造全省首创的“文艺零距离”品牌活动,融入“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理念,各文艺家协会的人才专家,下沉到各社区村组,面对面指导、零距离交流,法学协会等市区两级23个专业协会,1000余名理论宣讲员、文艺志愿者进驻6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示范点,群众点单、专家服务,为群众送去了形式丰富的“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 大力弘扬宪法精神”主题学习宣传活动等法治文化大餐,普遍建立普法课堂。整合基层司法所、派出所、法庭、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调解委员会等资源,组织普法志愿者队伍,深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宣传宪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防电信诈骗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用百姓的语言说百姓的事,推动法律法规进千家万户。

(三)文明实践聚民心,把法治文化放在群众指尖。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高质引流、智能配送的作用,接入江西文明网,上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点单系统,将法治文化送上门。并采用“互联网大数据+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模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通过“秀江微语”微信公众号、“袁州发布、袁州公安”抖音、新闻客户端等多种网络传播渠道,设立法治专栏,进行立体化宣传报道。让群众随时能得知当前执法普法的现状,交流执法普法的体验,沟通执法普法的心得,探究执法普法的新思路,传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法治袁州的建设添砖加瓦。

【特点和效果】

袁州区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工作,加强了群众思想教育,提高了全民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巩固了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为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夯实了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目前,袁州区守法普法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合工作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是全区已建成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35个、实践站343个,大都设置了固定的法治宣传栏,要求有条件的村(社区)建设法治文化长廊、广场等,实现阵地全覆盖。同时,整合资金5000余万元用于实践所(站)示范点建设,奖补到位900余万元,全力提供经费保障,确保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成为驱动经济的强大引擎,推动袁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贡献。

二是全区组织各方普法力量共送出200余场普法活动,受益群众50000余人次。在充分运用现有的专家力量的同时,广泛发动社会力量,通过学习宣传宪法、民法典等法律知识读本,不断提升法律明白人队伍法律素养,为法治建设注入新鲜血液,提高造血功能。

三是全区投入200万元同步推进“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和学习强国平台”融合升级,打造160个入驻示范点,全区128个文明实践示范点可通过电视、网络等线上途径同步收听、收看《普法讲堂》,线上线下同时进行,近万观众积极参与到每一个活动环节中,反响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