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良好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在全面依法治国和法治政府建设、法治社会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南开区将法治教育放在国民教育的重要位置,深入实施《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大力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体制机制、方式方法改革创新——紧扣青少年心理生理特征,聚焦青少年法治思维培育,紧抓青少年“拔节孕穗期”,建立党政引领法治、校园学习法治、社会践行法治的“三位一体”法治宣传教育系统,通过高水平整合资源、高标准建设阵地、高频率开展法治实践,集中优势推进青少年普法宣传“点线面”结合、“中小幼”一体、线上线下互联互通,持续践行“家校社”融合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发展理念,打造出具有南开特色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特色项目品牌。
【重点宣传内容】
(一)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推进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南开区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深入实施《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大力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在区委、区政府和依法治区委员会的领导下,区普法办会同区教育局、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团区委等部门,结合本区实际和青少年特点整体构建了普法宣传、法律实践和法律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使法治进学校落到了实处,并收到较好效果。2019年以来,累计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1238场次,惠及青少年41万人次,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青少年法治工作新思路。
(二)多部门协调联动,多种模式融入法治宣传教育机制建设
坚持由区普法办主导,各成员单位参与,将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纳入普法责任清单内容,细化任务、整合资源、加强联动,形成了“区委领导、政府部门主责、各方合力推动”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格局。多种模式融入法治宣传教育机制建设。
区教育局建立了一支由2145名思政课教师及班主任组成的法治课教师队伍,区检察院70余名青年检察干警担任法治辅导员,自2017年聘请61名资深律师作为法治副校长,做到全区中小学全覆盖,使得学校法治教师队伍更加专业化。自主研发法治教材,拓宽了青少年的法治课程途径。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和特色,组织教师开发校本法治课程,如交通安全教育课、消防安全课,安全避险课,国防教育课,环境保护课等,深受学生的欢迎。
充分发挥融媒体优势,利用南开有线台、《天津日报 南开时讯》、“和美南开”“文明南开”微信、微博等多媒体平台,大力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通过南开有线台《法治南开—律师说法》栏目,以案释法形式详细讲解校园欺凌的危害以及产生的法律后果;开设天津日报《南开时讯?法治南开》专版;在“和美南开”“文明南开”微信公众号刊发《<民法典>小课堂走进校园》《预防校园欺凌 关爱学生成长》等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信息200余条。
线下宣传不放松,在全区主次干道、建筑围档、公园、广场、车(地铁)站等公共场所显著位置,设置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普法宣传公益广告牌3500余块、印制宣传海报7万余张,利用区内大悦城、天佑城、富力广场等商业广场户外大屏及机关、银行、学校、医院、街道社区等近200块电子显示屏滚动刊播精选出的50余条公益广告和宣传标语,营造浓厚的法治教育氛围。
(三)坚持制度化、常态化,全面推动青少年普法学法用法
1.以制定规划和制度引领青少年普法宣传教育。
2016年制发了《南开区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将青少年普法工作作为南开区的普法品牌,常抓常新,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方法和创新的举措全面提升青少年的法律素养。2021年11月区委区政府下发《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2021—2025年)》。规划明确深入推进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落实国家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将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各个阶段,进一步健全学校法治教育内容和体系,充分利用法治副校长等优质专业普法资源,统筹推进学校法治教育工作。在每年制发的《南开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及《南开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中对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作出专门部署,指导督促各有关单位开展形式多样、成效显著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
2.建立责任清单确立常态化工作机制。
将青少年普法宣传教育作为“八五”普法的重点工作,召开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会议,专题研究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将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纳入各单位年度普法规划,全面推进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
(四)创新工作载体,领跑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实践主阵地
1.精准选“点”,打造“一园一所一地一校”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
“一园”,长虹生态园是我市第一所生态园,在此建立了首个“南开区青少年法治文化基地”,2019年12月4日上午,在长虹生态园举办了“南开区宪法主题公园”和“南开区青少年法治文化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市司法局领导和区领导为“宪法主题公园”揭牌;区教育局、区司法局领导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揭牌。
“一所”,2017年继续整合社会资源,在行通律师事务所建立全市第一个以律师事务所为依托的中小学生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并捐资10万元建立“行通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基金”,2019年行通律师事务所被评为天津市法治宣传教育阵地优秀品牌。
“一地”,南开区作为中心城区地域有限,为进一步拓展法治学习实践内容,在西青区选址建立了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在此基础上于2019年5月建立了南开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基地,成为我市首次将禁毒预防教育与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范例。
“一校”,2004年在田家炳中学建立了全市第一个校园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2020年被评为天津市法治宣传教育优秀品牌。
2.严格选“项”,开启“沉浸式”法治实践。
建立两个模拟法庭,天津行通律师事务所先后为天津市70余所中小学及幼儿园举办模拟法庭100余场,田家炳中学利用模拟法庭为学生组织活动7场,录制视频在全校进行观摩学习。建设两个禁毒教育馆,“南开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基地”及长虹生态园“南开区禁毒教育基地”,这是在学生社会实践课程中增设毒品预防教育课程的大胆尝试。开辟多功能阵地,综合利用96个社区“五爱”教育阵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171个社区“快乐营地”。全面利用南开区主题展览馆,在周邓纪念馆、南开中学校史馆、“双学”主题馆等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主题活动,把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融入法治建设、融入基层治理、融入日常生活。
【活动特点和效果】
通过南开区多年来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系统工程的实施,青少年法律意识明显增强,法理法条学以致用,法律实践积极参与。近年来南开区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
一是南开区先进典型不断涌现。目前南开区有市教委命名的法治教育先进学校8所,全国法治教育先进单位1所,全国禁毒教育先进单位1所,全国法治教育先进个人1人,全国禁毒教育先进个人1人,一批优秀法治课在全国、全市获奖,还有一名法治副校长获得全国“六五”普法先进个人。
二是法治教育为特色的育人思想不断深化。以法治教育为特色的育人思想,增强了青少年的法治意识,提高了青少年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法治教育与青少年教育深度融合,引领青少年自觉学法、用法、尊法、守法和依法维权,有效预防和减少了青少年违法犯罪。
三是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通过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系统工程的实施,南开区法治宣传教育综合效应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能够正确认识自身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理解法律本质,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依法维护权利和履行义务,法治素养与时代发展保持良性互动,法律人格逐步形成并完善,对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