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是深入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有效措施和重要途径,是夯实基层普法和实施“八五”普法规划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津市北辰区西堤头镇刘快庄村坐落于金钟河以北、丰产河以南,紧邻112国道、杨北公路及津宁高速、津蓟高速,先后获得天津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天津市乡村治理示范村、天津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单位、2017-2020年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天津市五星村等荣誉称号。近年来,为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刘快庄村以党建为引领,以法治为基石,立足自身区域发展特色,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乡村振兴上用实功,在服务群众上出实招,在法治建设上求实效,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任务措施】
(一)强化党建引领,夯实发展基础
组织建设为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刘快庄村党委按照“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工作思路,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主动将党建工作融入到当前中心工作中,坚持抓阵地、抓活动、抓落实,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强化村庄各项工作的重要支撑,积极完善村级各类配套组织建设,全面推进“村务公开、村民议事”制度落实,同时结合《村民自治章程》和积分制工作,让党员群众在日常工作中更加广泛地参与到村级事务决策、管理和监督,从根本上全面促进村民参政议政积极性,进一步提升村庄治理的有效手段。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分层分类培训村“两委”班子、党员干部,内容涵盖宪法、民法典等与农业农村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逐步培养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把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摆在首位的思维模式,着力下好乡村法治建设的一步“关键棋”。在大力发展特产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乡村振兴项目的同时,村法律顾问进行把关,推进村内重大决策法治化,让法治乡村建设走得更远更稳。
(二)以新思路定新方向,不断提升新时期乡村依法自治能力
刘快庄村以农村经济合作社确权为基础,通过入“社”抱团谋发展,激发村民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依托陆路港和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物流、冷链、汽贸、商、饮、服行业,增加村民就业,提升地区经济转型速度,村集体收入稳步提高。同时以产业融合为目标,做实农业三产联动,支持二产业投向一产业发展模式,推动集体经济“活”起来,利用闲置土地建设占地425亩的志玲家庭农场“稻香鸿雨”项目,发展稻田蟹混养农业,稳步推进产业兴旺。2021年村集体收入突破4000万元,从根本上壮大了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建设奠定了夯实的基础。2021年在全镇率先实现股民收益兑现,让6816位股民第一次收到股份合作制所带来的切实红利。
发展快了、利益多了,很多情况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刘快庄村以“四议两公开”为重点,强化依法治村力度。完善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进一步规范村委会与村民的关系。实行民主选举,广泛开展宣传发动,由村民进行“海选”,同时各村民选出的村民代表也由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实行民主决策,凡是涉及村级重大事项、重大支出,都要提请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逐项表决通过。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凡是村级重大事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都向村民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公开财务、事务,村委会将涉及村的所有开支情况都纳入公开栏公布。通过上述做法,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村民真正成为村级自治的主体,村干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广大村民的民主法治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三)提升乡村文明,助推乡村振兴
聘请专业律师团队发挥顾问作用,依法协调解决集体、村民各类矛盾纠纷。为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实现乡村治理高效,刘快庄村率先探索成立红白理事会,制订相关制度鼓励村民红白事简办,喜事、丧事严格控制用餐桌数和饭菜标准,“白事不上酒”“红事不铺张”“红白事不放鞭炮”,减轻村民的人情负担,每年为村民节约支出800多万元。从根本上促进了乡村文明建设,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典型事迹被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对全镇乡风文明工作起到了推动引领作用。同时积极倡导村民参与乡风文明创建工作,广泛挖掘孝老爱亲、勤俭持家、乐善好施等民风家风传统,弘扬新风正气,广泛宣传“美丽家园”“文明家庭”创建情况和效果,提高村民知晓率和参与度。2018年刘快庄村被评为第三届北辰区“十项文明”系列创建“文明村”称号。
(四)法治宣传进乡村,促进乡村和谐安定
乡村振兴,普法先行。刘快庄村大力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按照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法治意识和一定法律知识和文化水平等标准在全村培养3名法律明白人,通过集中统一培训和线上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他们的法律素养。为进一步夯实农村法治基础,刘快庄村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法治宣传教育。开设普法大讲堂邀请律师和相关工作人员到村上法治课,宣传宪法、民法典、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组织人员入户发放扫黑除恶、反电信诈骗、反邪教和法律援助等各方面的普法宣传资料,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建成刘快庄村法治文化公园,将法治宣传和体育运动相结合,突出宣传“接地气”法治内容,设置法治宣传栏、展板等多种载体,定期进行维护更换,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同时,积极鼓励刘快庄村各类文化团体、文娱组织建设,参与村民人数达200多人。
【特点和效果】
刘快庄村自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以来,努力提升创建水平和动态管理,进一步提高了乡村法治建设水平,全村民主法治气氛浓厚,村民法治意识进一步加强,村干部依法办事能力显著提高,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村风民风明显改善,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实实在在的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效。
一是进一步巩固村“两委”换届成果。通过开展创建活动,村干部民主议事、依法办事的意识明显增强,干事业谋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达到以党支部为核心,以村委会和经济组织为依托,其他村级各类组织相互配合的工作格局。对重大项目的决策都经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在群众中树立了较高的威信。
二是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在开展创建活动中,通过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村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了,村民学法用法的积极性提高了,既保障了村民的民主权利,又规范了村干部的行为,消除了干部之间的隔阂,干群关系得到改善。
三是进一步规范村级管理。在创建活动中,建立和健全一整套民主管理制度,实现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照章办事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四是进一步稳定社会秩序。通过深入开展法德教育和综合整治,该村的社会治安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调处及时,杜绝了越级上访或群体性上访事件,村风民风好转,社会稳定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
五是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完善民主制度,实行村民自治,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由于决策透明、科学,经营规范、管理民主,促进了该村经济快速发展。
刘快庄村立足于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工作,以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为契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快民主法治建设进程,不断探索新思路建设新农村,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发展新农村,不断推进乡村治理规范化,持之以恒打造农村新面貌,努力实现建立“兴业之乡、宜居之乡、文化之乡、幸福之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绘制法治和谐美丽的乡村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