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夯实基层法治文化阵地,繁荣基层法治文化水平,提升基层依法治理水平,助力法治乡村建设,九江市以进一步巩固做实提升“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高标准打造“法律明白人”学法用法实践场所为契机和着手点,积极总结、推广“一公里法治主题文化圈”创新经验成果,首创推出“法律明白人”广场创建活动。按照“新建一批、改造一批、升级一批”的原则,以“先行试点、逐步铺开、挂图作战”为路径,市直定点帮扶帮建单位帮建和有条件的地区主动自建相结合,2025年底全市城乡社区(村)“法律明白人”广场基本实现全覆盖。截止目前,九江市32个先行试点的“法律明白人”广场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在法治宣传等方面作用凸显,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有力促进法治乡村建设,是法治乡村建设的积极有力探索。
【任务措施】
(一)坚持顶层设计,强化高位推动。九江市把创建“法律明白人”广场作为巩固做实提升“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的实际举措,作为搭建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有效载体,作为推进城乡依法治理、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础性工程来落实。在制度设计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转发了《九江市普法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以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名义印发了《九江市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三年专项行动方案》,将“法律明白人”广场建设纳入“八五”普法规划和全市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三年专项行动重要内容。2021年,市委依法治市办、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普法办联合印发《九江市城乡社区(村)“法律明白人”广场创建活动方案》,明确了时间表,制定了路线图,下达了任务书,为“法律明白人”广场创建提供了具体路径。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部署、调度“法律明白人”广场创建工作,为广场创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八五”普法规划启动时,全市召开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会议,市委书记、市长分别对“八五”普法规划作出重要批示,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作动员部署讲话并对“法律明白人”广场创建工作提出要求。
(二)坚持试点先行,强化示范带动。2021年12月,市普法办召开第一批“法律明白人”广场创建先行试点动员部署暨业务培训会,会上安排瑞昌市、永修县作“法律明白人”广场创建经验交流发言,市普法办专门就创建工作进行培训,使各地各单位明白“建什么、怎么建”。同时,按照“先行试点、逐步铺开”的原则,在每个县(市、区)精心挑选1-2个基础条件好、对接帮扶单位实力强的村(社区)作为“法律明白人”广场试点村(社区),精选1-2个人流量大、活动经常的公共场所作为“法律明白人”广场示范创建点,通过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激发经济条件较好的村(社区)自主打造“法律明白人”广场。如,选取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市公安局、市检察院等单位先行先试,通过示范引领和带动,为“法律明白人”广场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坚持上下联动,强化统筹协调。市普法办坚持每阶段或每年度组织召开一次由市直及驻市单位、县(市、区)普法办、村(社区)三方参加“法律明白人”广场创建动员部署会,让三方现场结对,共同认领创建任务。创建过程中,要求各帮扶帮建单位把城乡社区“法律明白人”广场创建列入帮扶帮建重点内容,列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工作职责,明确驻村第一书记是“法律明白人”广场建设的具体责任人。各县(市、区)普法办负责本辖区内创建工作的具体协调和指导工作,协调解决“法律明白人”广场选址用地等问题。各乡镇(街道)具体协调城乡社区(村)广场选点定位和提供必要施工条件,并进行施工督导,共同推动“法律明白人”广场创建落实落地。市普法办负责全市创建工作总协调和调度,定期召开协调会,研究解决培养工程中的重大问题,推动形成党政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四)坚持统一标准,强化务实管用。“法律明白人”广场应具有100平米以上活动场地,按照“四+N”模式,统一“法律明白人”广场创建标准。“四”即统一命名、统一标识、统一宣誓词、统一光荣榜。“N”即按需要自主设置法治宣传栏、法治宣传电子屏、法治文化长廊(橱窗)、法治雕塑、法治石刻等N个法治文化元素。同时,按照务实管用的原则,要求各地各部门在“法律明白人”广场规划设计时,把广场建设与本地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园林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与九江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廉政文化、行业文化、机关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城乡文化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文化广场、文明实践广场、百姓大舞台等现有设施,着力在改建提升上下功夫,推动法、景融合,切实打造成地域特色明显、深受群众喜爱的百姓广场。共青城江益镇跃进村“法律明白人”广场与廉政文化广场融为一体,巧妙植入“廉”的基因和“法”的内容。武宁县新宁镇把畲族文化和法治文化结合起来,以润法于无声的形式,让群众随时随地接受法、德文化的熏陶。
(五)坚持定点帮建,强化保障支撑。结合乡村振兴和九江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依据《中共九江市委办公室、九江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通知》《九江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关于调整社区帮建单位的通知》两个文件,按照“谁帮扶谁援建”“谁帮建谁援建”的原则,明确“法律明白人”定点援建任务,做到“法律明白人”广场创建任务与乡村振兴、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同时,积极引导有条件的社区(村)主动参与“法律明白人”广场创建活动。在人力、物力、财力安排上,要求帮扶帮建单位原则上每个广场经费安排上应不少于6万元。要求县“市、区”财政部门将“法律明白人”广场纳入本级财政预算,自主打造的原则上每个广场安排资金不少于10万元,以确保“法律明白人”广场创建顺利推进。
(六)坚持目标导向,强化考核问效。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市委依法治市办把“法律明白人”创建活动纳入依法治市考评,市农业农村局纳入“三农”工作考评,市乡村振兴局纳入乡村振兴考评,市民政局纳入城乡社区(村)建设考评,市普法办纳入“八五”普法考评,市司法局纳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重要内容,通过部门联动考核,倒逼“法律明白人”广场创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2022年上半年,九江市推荐的5个村全部建成“法律明白人”广场。第一批“法律明白人”广场试点任务结束后,市普法办召集市委依法治市办、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等部门组成考核验收小组,对各地上报的“法律明白人”广场验收材料集中进行评审,并评选出“十佳”法律明白人广场,对建设不达标或未完成的单位责令单位按期整改,适时约谈单位相关责任人。
(七)坚持宣传引导,强化使用管理。充分发挥各地广播电视台、报纸传统媒体以及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法律明白人”广场创建经验做法以及实践活动信息,在全市营造争创“法律明白人”广场建设先进单位的良好氛围。创建工作完成后,帮扶帮建的单位将管理权及时移交社区(村),由社区(村)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同时,各帮扶帮建的单位严格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责任制要求,落实每年利用广场开展法治宣传、法治实践和法治文化活动不得少于4次的要求,大力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大力宣传与居民(村民)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大力宣传部门相关的法律法规,真正使人民群众感受到“家门口”的法治广场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特点和效果】
九江市创建“法律明白人”广场的建设探索,不仅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法律明白人”教育培训场所和学法新阵地,又让居民群众在休闲、健身的同时接受法治思想和法治文化熏陶,既巩固提升了“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质效,对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涵养文明乡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
各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广场已成为各地“法律明白人”和村(居)民重要的打卡地,成为市直机关单位开展普法宣传的重要场所。2022年以来,全市有5个村(社区)被推荐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6个村(社区)被命名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各地在“法律明白人”广场开展“法律明白人”宣誓200余人次,培训“法律明白人”500余人次,光荣榜公布优秀“法律明白人”350余名,开展法治宣传活动120余场,普及法律知识人数达5000余人。通过“法律明白人”广场创建活动,城乡社区(村)法治文化阵地遍地开花,农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明显提升,助力基层打通了依法治理“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