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行政复议制度是政府系统自我监督纠错的重要制度平台,是解决“民告官”行政争议的救济制度,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市河东区司法局立足司法行政新职能新定位,在行政复议工作中深入践行“担当作为、复议为民”理念,建立并发挥“一站式”行政复议接待中心作用,用心服务法治政府建设大局。
【任务措施】
(一)建成接待中心,规范流程环节,着力提升办理行政复议服务能力。在市司法局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河东区司法局顺利建成河东区行政复议接待中心。行政复议接待中心融合行政复议咨询接待、案件受理、调解听证、文书送达、案后答疑及行政复议网络平台运行等多种功能,统一办理行政复议相关工作,实现“进一个门、找一个人、跑一趟路”,进一步畅通复议案件受理渠道,让服务“多跑腿”、群众少跑路。
“进一个门”即挂牌设立专门的行政复议接待中心,中心内设有接待咨询、案件受理、争议调解、案后答疑等多个功能区域,同时设置包括专用电脑、高速影像拍摄仪等在内的行政复议办公专用电子设备,依托网络系统接入司法部统一的全国行政复议工作平台系统,线上统一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登记、查询、统计等工作,提升行政复议案件办理网络化、信息化、规范化水平。
“找一个人”即行政复议接待中心施行“首办负责制”,每天安排专人值班接待咨询和受理行政复议申请,接待人对案件全程跟进、协调、办理并承担首办责任,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提高行政相对人的信任感。
“跑一趟路”即履行“一次性告知”义务,经办人员一次性告知办案流程、时限和需提交的全部材料,对符合规定的申请及时受理,对不予受理的申请明确告知依据,使群众得到满意结果。
(二)坚持“刀刃向内”,完善制度机制,着力发挥行政复议纠错功能。河东区司法局在办理行政复议案件过程中,明确行政复议功能定位,既注重个案办理,又注重对共性、多发性问题的总结分析,通过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召开听证会、制发行政复议意见书等形式,充分发挥对行政机关的纠错教育功能,实现行政复议“纠错一案、教育一片”的教育警示作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针对涉案行政机关存在的问题制发《行政复议意见书》,要求涉案机关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履行法定职责,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行政争议的发生。此外,为了更好发挥行政复议作用,制定《行政复议案件办理程序规定》《行政复议纠错案件通报制度》等系列文件,已提请河东区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印发全区各单位执行,推动相关单位知责明责、守责尽责,不断增强领导干部和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意识,提升政府公信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坚持调解优先,实现案结事了,着力促进行政争议妥善化解。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在严格依法办理基础上找到争议的核心焦点,坚持调解优先的原则,围绕来访接待、案件办理、案后答疑等关键环节,将调解贯穿于行政复议案件办理的全过程,针对当事人最关心的问题开展调解和解释工作,积极与涉案双方进行沟通,力争通过调解方式从根本上化解行政争议,实现案结事了、息诉罢访。
(四)坚持以案释法,加强宣传引导,着力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认真落实好“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负责”普法责任制,广泛宣传行政复议法及实施条例,营造依法解决行政争议的良好氛围。围绕当事人最关心的问题开展案后答疑和普法释法工作,引导其通过正规途径维护自身权益,避免矛盾积累激化。依托微信、微博、今日头条、户外LED显示屏、报刊专栏“五位一体”法治宣传阵地,切实加强对行政复议“一站式”解决模式的宣传,引导人民群众选择法律渠道理性解决行政争议,努力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特点和效果】
(一)进一步把握行政复议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属性。坚持“复议为民”是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行政复议工作中的生动体现,准确把握行政复议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属性,坚持用真诚的态度对待群众,用十足的耐心倾听群众呼声,用务实的作风感动群众,用透明的程序让群众信服,用公正的结果让群众满意。一是推动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落实落地。全面贯彻落实《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方案》和市司法局部署要求,结合工作实际高质量推进、高标准落实,确保改革顺利实施。二是提高办案程序公开度、透明度。积极探索建立行政复议决定书公开制度,在征得申请人同意的情况下对生效行政复议决定书进行主动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三是提高“一站式”案件办理质量。充分认识行政复议案件的办理质量是复议工作的生命线、是处理行政争议的晴雨表、是复议制度取信于民的基准线,必须牢牢把握这条主线,在办理行政复议案件过程中,倾听民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依法秉公办案,取得群众认同。多与办事群众交流沟通,多掌握第一手工作实情、倾听第一线声音,更好地吸收采纳、科学运用、补足短板、促进提升。四是坚持复议制度高效便捷的特点,在发挥纠错作用、保证纠错率的基础上,采取精细化管理,提高“一站式”办案效率,让群众感受到高效便民的服务,实现以效率质量换取民心,以实际成效反映民意,有力提高行政复议的公信力、权威性。
(二)进一步发挥行政复议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行政复议列为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提出,“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紧紧围绕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和决策部署,充分认识机构改革赋予司法行政工作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积极推动将行政复议工作纳入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和维稳工作大局中,探索完善行政复议案件全流程调解工作机制,不断加强与相关工作部门的有效衔接与配合,运用调解手段减少行政相对人与被复议机关的对立和冲突,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工作在化解行政争议、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作用,通过调解工作找到行政争议关键点,实现“对症下药”,在双方共同的意思表示下达成调解协议,最终解决纠纷,实现“定分止争、案结事了”,充分发挥行政复议能够灵活且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的天然优势,更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进一步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行政复议工作队伍。行政复议工作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直接影响着行政复议工作的质量高低。要持续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教育,通过理论学习、业务培训、案例指导、交流互比等方式,不断加强行政复议工作队伍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思维,不断适应工作需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记职责使命,坚定行政复议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行政复议工作队伍,努力提高行政复议工作水平,为深化法治政府建设进程、促进依法行政提供队伍保障。
(四)进一步结合“五位一体”普法阵地做好复议知识宣传普及。充分普及行政复议法律知识,树立依法解决行政争议的观念,是更好地发挥行政复议解决行政纠纷主渠道功能的基础。将传统宣传渠道与新媒体相融合,结合“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的传播优势,利用微信、微博、抖音、宣传栏等法治宣传阵地加强对行政复议“一站式”解决模式的宣传,向全社会宣传行政复议制度的特点、优势和实施效果,进行行政复议法律知识的普及,提高“一站式”行政复议中心的知晓率和影响力,引导人民群众选择行政复议渠道理性解决行政争议。
同时,进一步规范、完善行政复议接待制度和接待工作应急预案,对“一站式”接待模式的职责要求、基本流程、监督措施等做出具体规定,公开、公示受理行政复议案件的范围、条件、程序等事项,以方便社会公众知晓相关信息,同时展现行政复议工作公正高效、亲民便民的良好形象,为深化落实好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更加有力地发挥解决行政纠纷主渠道作用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