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案情简介】
居民魏某、陈某是北京市西城区某小区同一单元楼上、楼下邻居。2021年1月,家住楼上的魏某请专业装修公司设计,进行施工改造。住在魏某楼下的陈某认为楼上装修严重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同时还发现自家房顶出现渗水、墙体起皮的现象。随即,陈某来到楼上查看,发现施工队正在“大改动”,就立即上前阻止施工。陈某说,该楼房是七十年代的老楼,经历过唐山大地震,现在楼下又开通了地铁,地下是空的,楼体个别处有裂痕,这样装修对楼房的稳定性有影响。此外,陈某发现魏某要在自家客厅正上方位置新建干湿分离的水池,更加气愤,表示“楼上施工已经导致我家房顶渗水,若要建成水池,那我家墙皮迟早发霉发黑、龟裂脱落”。因此,陈某坚决不同意继续施工。
楼上房主魏某得知陈某阻止施工后,也很生气,称自己装修前已经和房子的产权单位打过招呼,产权单位负责人说“只要不动房子的主体结构就可以”。况且本次施工是通过正规装修公司设计的,已经花费了几千元的设计费和施工费,陈某让停工,这个损失谁负责。双方互不相让,经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多次调解未果,最终魏某报警。派出所引导双方当事人到北京市西城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调委会”)调解。
【调解过程】
接到调解申请后,为了尽快化解矛盾,调解员立即着手开展前期准备工作。一方面,调解员前往魏某、陈某所居住的小区实地查看,并向周围居民了解有关情况。另一方面,调解员到产权单位调查询问是否有关于房屋装修的守则或规定。了解基本情况后,调解员组织双方当事人召开调解会议,开展现场调解。
调解刚开始,调解员观察到陈某精神状态较差,提到楼上装修时,情绪激动。陈某表示楼上装修极大地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考虑到陈某年纪较大,调解员耐心听完其担忧和委屈,随即对其进行安慰和疏导。同时,安抚双方情绪,耐心的从讲事实、讲情理、讲法律三方面引导当事人本着解决纠纷的态度理性协商。
第一步,讲事实。首先,魏某承认因卫生间施工造成的漏水导致楼下陈某家屋顶渗水,给对方造成了损失。同时,他也承认房屋装修噪音,确实影响周边邻居。但是,魏某表示装修的计划已提前向物业和产权单位报备,并且得到了施工许可,陈某个人无权干涉,停工的损失应由陈某承担。
第二步,讲情理。调解员提出换位思考,双方当事人互为楼上下邻里,于情于理都应当积极处理。施工噪音必然影响陈某正常生活,房顶渗水也造成经济损失,这些魏某都要承担相应责任。但是,陈某贸然阻止对方正常装修施工,依据不足。如果僵持不下,对及时处理漏水更加不利,反而会加剧矛盾。现在当务之急是先处理漏水,让家人生活回归正常。
第三步,讲法律。调解员向双方讲解法律规定,明确双方权利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八十八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第二百三十七条 :“造成不动产或者动产毁损的,权利人可以依法请求修理、重作、更换或者恢复原状。”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本案中,魏某的装修行为导致陈某屋顶漏水,影响房屋正常使用,侵犯了陈某的合法权益,依法需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的法律责任。
这时,魏某表示,其实房子装修好后,是给自己在外地的父母住的,为的是来北京方便接送孩子上学。调解员赶紧抓住“远亲不如近邻”作为切入口。房子装修好也是给老人住,没必要坚持新建干湿分离水池,只要干净舒适就行。况且老人以后从外地来京,人生地不熟,有个好邻居相处,会对老人和孩子有利。现在为了装修与邻居闹不和,万一今后再出现漏水,双方麻烦会更多。魏某听后感觉在理,考虑到自己母亲与楼下陈某年龄相仿,今后相处时间会更长,关系处好了可以互相照应。最终魏某决定长痛不如短痛,眼前是装修初期,还未形成规模,改变装修方案还来得及,虽然有所损失,但要比装修好后再出问题损失要小得多。经过思量,魏某同意拆除正在装修的水池,改变装修方案,让楼下邻居放心。
看到魏某同意拆除水池的表态后,陈某表示,自己也一直想与魏某友好协商解决纠纷,更不想与新搬来的邻居通过诉讼解决问题。为表达诚意,陈某主动提出,愿意出资分担魏某的部分损失,并表示只要楼上不再安装水池,自己的屋内漏水损失也不需要魏某承担,同时自己也不再阻止楼上装修施工。
经过调解员积极协调,最终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了一致意见。至此一场因装修引发的邻里纠纷化干戈为玉帛。
【调解结果】
经调解,双方达成如下调解协议:
1.陈某向魏某支付拆除水池费用500元,魏某自行承担拆除水池费用2300元。
2.魏某于收到陈某支付的拆除水池费用后3日内自行拆除水池,墙体恢复原状,承诺不再安装水池。
3.魏某拆除水池后,陈某不再干涉魏某装修施工。
4.陈某不再向魏某追究屋顶漏水的责任。
经调解员回访,双方对调解结果都非常满意。
【案例点评】
本案是典型的房屋装修施工造成楼下房屋受损引发的邻里纠纷。本案中,调解员在法律规定及道德情感方面,积极引导当事人朝着有利于邻里和睦和谐方向努力,通过巧妙运用深入了解情况、耐心梳理案情、明晰矛盾冲突点、厘清双方责任、充分利用法律利器等调解技巧,用关爱架起沟通理解之桥,使得双方当事人相互体谅,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妥善化解了纠纷,更修复了邻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