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案情简介】

荣县某镇居民刘某某与罗某某居住在同一小区,二人同单元同楼层,系同墙共壁的邻居。刘某某在退休之前,双方互帮互助,邻里关系和谐友善。2021年年初,刘某某退休,并在自己家中饲养了一条宠物狗,几个月后,罗某某找到刘某某,反映狗叫声影响到自己女儿罗某甲的学习和休息,使其情绪变得极易烦躁,要求刘某某消除噪音。刘某某以狗的体型很小,叫声不大,声音不会穿透到隔壁为由,始终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此后,罗某某多次上门找到刘某某协商,甚至向物业公司投诉,都收效甚微,狗吠依旧。无奈之下,罗某某便向某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调委会)申请调解,希望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问题。

荣县罗某某与刘某某邻里纠纷调解案

【调解过程】

接到罗某某申请后,为防止刘某某与罗某某矛盾升级,事态进一步恶化,调解员第一时间赶往双方家中核实纠纷情况。在沟通中,罗某某屡次强调自己女儿罗某甲正处于初三升学的关键时期,白天基本不在家,下午放学回家吃完晚饭后就在书房完成各科作业,但隔壁的狗在每天傍晚6点左右叫得很是厉害,使罗某甲精力不能集中,对其学习造成了很大影响。罗某某的妻子李某也满脸愁容地向调解员诉说,最近罗某甲的班主任反映她上课精神恍惚,情绪变得容易烦躁,希望调委会能够帮助他们解决狗叫带来的困扰。调解员一边安抚罗某某夫妻情绪,一边来到书房中,通过观察发现,罗某甲的书房紧靠刘某某的阳台,透过书房玻璃就能看到刘某某阳台上的狗舍,调解员在书房里确实能够听到侧面阳台传来的狗叫声音,可以推断,夜间环境安静时,狗叫的声音应该更加明显。

随后调解员又来到隔壁找到刘某某,刚向其说明来意,刘某某情绪便激动起来,并对着罗某某家大门方向高声表示,在家养狗是个人自由,其已办理饲养证件,且自家狗从不乱叫,不可能影响别人。为了平复刘某某的情绪,调解员随即转移话题,和刘某某拉起了家常。从刘某某口中得知,他是一位空巢老人,老伴去世多年,儿子常年在外,因其独居寂寞,为给其带来精神抚慰,在外地的儿子便购买这只小狗为其做伴。起初小狗很乖,刘某某也经常带着外出溜达,但前段时间遛狗时,小狗被一只大狗狂追、扑咬受到惊吓,刘某某也怕再次遇到类似情况,便不再带出去溜达,整日将小狗关在屋内,稍有动静小狗就吠叫,尤其是傍晚时分,小狗闹得比较厉害,但刘某某始终不认可狗叫声会给他人造成不良影响。

见此情形,调解员立即转换策略。在沟通中,调解员有意无意地问起刘某某儿子的工作和求学经历,并适时提及邻居罗某某女儿罗某甲即将初中毕业的话题,试图引起刘某某在子女读书上的共鸣。刘某某听到后,把儿子的求学经历向调解员娓娓道来,并感叹现在的父母培养孩子不容易,孩子读书更不容易。在交谈中,刘某某未再作出激烈反应,温和表示他是看着罗某甲长大,罗某甲一直叫自己“刘爷爷”,以前大家邻里关系很好,罗某某每次遇到自己搬重东西时都会伸出援手,帮忙扛上楼。刘某某强调,自己也不想把邻里关系搞僵,但小狗给自己孤寂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人与狗之间已经建立起一定的感情,实在舍不得分开。

通过交谈,调解员分析,狗在傍晚的时候闹腾得最厉害,大概是想到外面溜达,而刘某某之所以不承认对他人造成了影响的事实,是因为担心对方要求自己把小狗处置或搬到其他地方饲养。为此,调解员耐心地对刘某某进行劝导,对刘某某养狗排解孤寂表示理解,但“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应当和谐共处,当自己对他人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或妨碍时,要积极主动的消除,而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一条也对饲养动物应履行的义务做出了明确规定:“饲养动物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妨碍他人生活。”调解员表示,刘某某有饲养小狗的自由,这是受法律保护的权利,但小狗的叫声影响到了隔壁邻居,升学是人生大事,刘某某也深知其中利害,应该对罗某某的心情非常理解。调解员还向刘某某分析了小狗傍晚时分闹腾的原因,建议他每天带着小狗外出散步。刘某某对调解员的话深表认同,表示在不处置小狗的前提下,愿意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双方的矛盾。

为了让调解顺利进行,取得更好的效果,调解员将调解地点设在了罗某某家的书房,调解时间定在傍晚,目的就是让刘某某身临其境,切身感受现场实际状况。当面对房间里传来狗叫声的事实,刘某某变得无话可说,也不再坚持自己的理由。随后,调解员又向罗某某说明了刘某某空巢老人独居的状况,劝导其理解刘某某想继续在家里饲养小狗的坚持。调解员运用“换位思考”的调解方法,把双方的位置对换做出假设和反问,劝告双方不能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一味强调自己的利益,而是应当兼顾对方的感受和实际需要。经过调解员的耐心疏导,刘某某和罗某某都表示理解对方的感受,愿意同心同力,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将问题彻底解决。

【调解结果】

通过调解,双方达成如下协议:

1.刘某某除每天定时带狗外出溜达外,还根据房间的分布情况,把狗舍搬离阳台,移至其他房间,并在房门上增铺一层隔音棉;

2.罗某某也把罗某甲的学习地点改设到其他房间。

10日之后,调解员来到双方家中进行回访,当事人均表示满意。

【案例点评】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养狗的居民逐渐增多,本案是一起典型的因饲养宠物而引发的邻里纠纷。调解员在调解纠纷过程中,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在全面掌握纠纷事实的基础上,准确找到引发纠纷的原因和当事人的顾虑,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为调解成功打下基础。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及时转换调解策略,灵活运用换位思考、假设反问、亲身体验的调解方法,既兼顾了法律规定,又充分保障了双方当事人的现实需求,不仅化解了当前矛盾,还促进了双方邻里关系更加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