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案情简介】
2022年6月某日上午,89岁的从某某手拉小拖车去菜市场买菜。行至某人行道时,刚买好菜的傅某某推行自行车行至此处。两人相向而行,双方交会时傅某某突然骑上自行车,由于刚起步车头稍有摇晃,与即将擦身而过的从某某拉在身后的小拖车车轮碰擦,从某某被小拖车牵制,导致身体失去平衡摔倒在地。随后傅某某立即拨打110,并将从某某送到医院治疗。经诊断,从某某左大腿根部、左手腕部两处骨折。经公安交管部门认定,傅某某在人行道上骑自行车负全责。事发后双方就医药费等损害赔偿发生纠纷,协商未果。公安部门将此道路交通事故纠纷移送至上海市宝山区某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驻派出所调解室(以下简称调委会)。
【调解过程】
调委会受理纠纷后,安排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调解员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第一轮调解,并邀请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值班律师一同参与。从某某由于受伤在家休养,委托外孙女李某代理参加调解。经沟通,双方当事人对案件事实无争议,傅某某也主动承认自己确实存在过错,并向丛某某表示了歉意。但双方对于赔偿金额存在很大争议。李某认为,丛某某虽然上了年纪,但受伤前身体健康,一直负责照顾家里年迈的丈夫和患有精神病的儿子。现在丛某某受伤后只能卧床养病,一家三口都无人照顾,因此需要由傅某某承担相应的护理费用,加上丛某某受伤产生的医疗费、交通费、营养费等其他费用共计15万元。傅某某则表示,自己主观上并无过错,完全是意外,虽然给丛某某造成了人身损害,但是从某某主张的赔偿金额过高,受疫情影响,自己的经济状况也不容乐观,因此无力支付如此高昂的赔偿金,只愿意赔偿3万元。
眼看双方的赔偿预期差额巨大,调解即将陷入僵局,调解员立即针对双方当事人的争议焦点进行释法明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第一款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第一千一百七十六条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调解员指出,赔偿范围应当按照法律规定予以确认,根据前述法律规定,傅某某应当承担从某某的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针对李某提出的丛某某的老伴和患有精神病的儿子的看护费用并不属于赔偿的范围,只能由傅某某自行决定是否愿意基于人道主义考虑给予适当补偿。经过调解员的释法明理,李某也认识到自己的主张有些不合理,同意适当降低自己的诉求。针对傅某某,调解员指出,其在人行道上骑自行车本就存在过错,况且丛某某还上了年纪,因此希望傅某某能够结合丛某某的具体情况适当的提高赔偿金额,以彰显其真诚道歉的态度。
经过调解员的一番劝解,二人的态度均有所缓和,傅某某提出,自己的家庭情况也比较困难,因此需要回去和亲友再协商一下。经双方同意,调解员建议双方和家人沟通后,于三日后再行调解。
三日后,纠纷双方再次来到调委会进行调解,傅某某在姐姐的陪同下参与调解,丛某某仍由其外孙女李某代理参加调解。李某表示,丛某某上了年纪,伤情恢复较慢,此次的意外给其身体和精神都造成了极大损害,考虑到双方的经济状况,最终同意将赔偿金额降到12万元。但这仍与傅某某的预期相差很远,调解再次陷入了僵局,此时,调解员及时采取背靠背的方法,与纠纷双方分别沟通。
调解员逐项审查了李某提供的赔偿凭证,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对不符合法律要求的主张逐项向李某分析,对于调解员的解释,李某表示心服口服。调解员指出,傅某某在丛某某受伤后及时将其送医治疗,在调解过程中也主动认错并赔礼道歉,足以见其诚心,希望双方能互谅互让,早日解决纠纷,也好让老人安心。调解员耐心向李某分析了调解的优势,最终李某同意将赔偿金额降至7万元。
在了解李某的态度后,调解员又开始做傅某某的思想工作,调解员指出,丛某某已经年迈,发生这种意外对其身体的伤害是非常严重的,希望傅某某能拿出态度,适当提高赔偿金额,以免纠纷激化升级。经过多番协调沟通,最终,纠纷双方就赔偿金额达成了一致意见。
【调解结果】
经过调解员的耐心调解,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并在调解员的见证下签订了人民调解协议,协议内容如下:
1.傅某某一次性赔偿从某某医疗费、营养费、护工费等相关费用共计7万元。此款于2022年7月某日前付清;
2.双方无其他争议。
事后,调解员经回访得知,双方均已按照调解协议的约定积极履行了义务。至此,一场道路交通事故纠纷最终得以平息化解,纠纷双方也向调解员表示了感谢。
【案例点评】
本案是一起自行车碰擦行人的道路交通事故纠纷,由于受害方是位高龄老人,纠纷特殊性导致矛盾双方都经历了超出寻常的痛苦和损失。通过搭建人民调解平台,以调解的方式解决矛盾纠纷,体现了调解便捷、快速的显著优势,得到了双方当事人的认可。本案中,调解员针对双方的一些法律盲区及时释法明理,分析双方的责任,合理确认赔偿范围,以法服人,以理动人,最终促使纠纷得到了高效化解。本案也警示人民群众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能心存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