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案情简介】
2022年2月某日,家住上海市普陀区某小区的狄某某牵着自家的泰迪狗(小型犬)在小区内散步,柏某某和其女友牵着柴犬(中型犬)也在小区内遛狗。没过多久,双方的狗打闹起来,狄某某看对面是一只中型犬,体型上占优势,担心自家小狗会受伤,于是踢了柏某某的柴犬一脚,试图让柴犬远离自己的泰迪。这一行为引来柏某某的不满,双方为此发生争执。此时,柏某某的女友牵着的柴犬突然扑向狄某某,一口咬住其左手,受到惊吓的狄某某试图手脚并用将其推开,最终造成双手不同程度被咬伤。狄某某立即前往医院就诊,经医院诊断伤口共有8处,随即打了狂犬疫苗。过了几天,狄某某感觉伤口疼痛伴有化脓情况,再次前往医院进行治疗。从医院回来后,狄某某要求柏某某赔偿其医药费,却遭到柏某某的拒绝。双方就此事多次协商未果后,狄某某来到某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调委会)申请调解。
【调解过程】
调解员收到纠纷申请后,首先与柏某某取得联系,在征得其同意调解后,调解员着手对事件进行梳理。调解员首先与小区物业公司沟通,调取了事发当天的监控视频,同时也向当时在场的其他居民了解事发的详细情况。在对事件经过有了大致了解后,调解员为避免矛盾激化,先采取“背靠背”的调解方式,分别与当事双方进行沟通。
狄某某认为,柏某某的柴犬是中型犬,因对方未抓牢狗绳,致使柴犬扑向自己,才造成自己身上多处受伤。同时,狄某某向调解员出示了病历、医药费单据等相关材料,提出要求柏某某赔偿其医药费、误工费等共计5万元。听完狄某某的陈述后,调解员安抚其情绪,耐心询问狄某某的伤势恢复情况,同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五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狄某某受的伤是柏某某的柴犬造成的,柏某某作为饲养人,理应承担赔偿责任,但因狄某某当时情绪过于激动,踢对方的狗在先,其自身的行为也存在一定的过错,也需自行承担一定的责任。经过调解员的疏导分析,狄某某表示认可。
调解员又与柏某某沟通,而柏某某则认为,自己没有过错,自己遛狗的时候,已经牵住狗绳,是狄某某挑衅自家柴犬在先,后与其发生争执时,各有推搡的动作,可能柴犬认为狄某某会威胁到自家主人的安全,才产生攻击对方的行为,因此狄某某受伤与自己无关,拒绝赔偿。调解员指出,柏某某的认知存在偏颇,只强调对方的过错,而对自身的问题避重就轻,柏某某作为柴犬的饲养人,对柴犬负有监管义务,虽然柏某某遛狗时拴了狗绳,但是并未按照规定给柴犬这种中大型犬只佩戴嘴套,也没有抓牢狗绳,导致狄某某受伤,已构成侵权行为,应当赔偿对方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六条规定:“违反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造成的,可以减轻责任。”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狄某某提出的赔偿金额有相关票据证明,柏某某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听到此处,柏某某表示愿意接受调解员的建议。
经过前期的疏导和沟通,调解员邀请双方当事人“面对面”进行调解。由于前期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调解过程开始比较顺利,但双方在赔偿金额上又再次出现异议,无法达成一致,互不相让,调解又再次陷入了僵局。为防止矛盾激化,调解员采用一对一冷静处理法,将双方当事人劝开,再次运用“背靠背”方式对双方做思想工作。在调解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反复劝说下,双方均同意作出让步,调解员乘热打铁,立即组织双方进行第二次“面对面”调解。柏某某提出愿意增加赔偿金额,但仍与狄某某的诉求存在一定差距。调解员发挥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以案释法,将以往类似案件的处理提供给狄某某已作为参考,让其尽量提出合理诉求,同时做通柏某某思想工作,双方终于达成共识。
【调解结果】
在调解员的主持下,双方最终互谅互让,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意见,调解协议内容如下:
1.柏某某一次性赔偿狄某某医药费、误工费等一切费用1.5万元,于签订协议之日现金付清;
2.纠纷双方就此纠纷今后无涉。
两周后,调解员对当事人进行了回访,双方对于调解结果均表示满意,并对调解员的付出表示了感谢。
【案例点评】
饲养动物逐渐成为一种提升精神品质的生活方式。随之而来因饲养动物伤害他人引起的纠纷逐渐成为较为突出的问题。养犬要文明,出门要系上牵引绳,大型犬出门更要注意佩带嘴套,最大限度减少犬只咬人情况的发生。本案中,调解员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准确适用相关法律规定,准确划分责任,依法制定赔偿方案。此外,调解员在讲法的同时,也需情理同行,紧紧围绕情、理、法这条主线,制定有利于双方的合理调解方案,从公序良俗、法律关系、经济效益等方面给予当事人选择,使双方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了解、理解、体谅对方,最终矛盾得以圆满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