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案情简介】
2021年12月某日18时许,张某驾驶小型轿车由西向东行驶至上海市崇明区某十字路口,适遇行人季某由西向东至该路口,双方发生碰撞,季某倒地受伤。事故发生后,张某驾车逃逸。经交警调查确认:由于张某驾车逃逸,没有及时救助伤者,承担此次事故的全部责任。
张某和季某就损害赔偿问题在公安部门主持下进行调解,经多次调解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公安部门于2020年12月某日将纠纷引导至上海市崇明区某人民调解委员会驻某派出所调解室进行调解。
【调解过程】
2021年12月某日上午,调解员联系张某与季某到调解室进行调解。季某及其家属到场,情绪颇为激动,声称事后张某对季某的住院伤情不曾过问,现要求张某赔偿10万元。双方在前期协商过程中矛盾颇深,争议巨大,故而协商未成。
调解员立即予以劝解,对季某所受伤痛表示同情,并对张某进行普法教育。调解员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调解员告诉张某,关于交通肇事逃逸,轻者需要接受行政处罚,重者甚至会成立交通肇事罪。通过调解员的释法,张某认识到了肇事逃逸的严重过错。同时,调解员也引导季某需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不可做出过激行为。经调解员安抚劝说,双方情绪慢慢缓和下来。
张某表示,发生此次交通事故,自己心里也很难过很后悔,但季某家属几次带人去家里要说法,已经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自己只是要求季某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凭据提出赔偿要求。季某家属听罢再次与张某产生争执,调解员立即予以制止,并对双方当事人进行安抚。双方情绪有所缓解,但根据现状已难以继续商谈。调解员让双方先行回去,待情绪冷静后再组织调解。
调解员根据双方陈述和提供的证据材料对纠纷进行分析,按照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有关法律法规及上海市人身损害赔偿标准,计算出大致赔偿金额,准备以此为基础,通过“背靠背”的调解方式,与双方当事人进行沟通协商。
次日,调解员电话联系张某,向其宣传解释有关法律法规,详细讲解赔偿金额的具体计算方式,并提出自己计算出的赔偿金额约为7万元,供张某参考。张某对调解员提出的建议表示接受,但又担心季某及其家属会因与其诉求相差较多而拒绝。调解员表示,只要张某积极配合,会尽力劝说季某。
调解员联系了季某,向其询问伤势近况并予以劝慰,随后告知季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在本次事故中,张某由于交通事故后逃逸,所以需要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但根据本年度上海市人身损害赔偿标准计算,季某提出的10万元赔偿要求于法无据,若一再坚持原有意见,张某必然不能接受,纠纷始终无法解决。
经过调解员劝说疏导,季某态度有所缓和,并向调解员进一步咨询赔偿金额的计算方式及可能获得的赔偿金额。当得知按规定能获得的赔偿与期望的赔偿诉求相差较大时,表示希望张某在法定赔偿金额基础上适度增加赔偿金额。
调解员转而再做张某的思想工作。调解员劝说张某换位思考,劝解其对自己的逃逸行为树立正确的认识。调解员指出,想要得到对方的谅解,必须拿出诚意。故建议其适当提高赔偿金额,彰显自己解决问题的诚意,早日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经过调解员一番疏导劝解,张某答应适当提高赔偿金额。
数日后,季某经向律师咨询,获知经诉讼所得的赔偿金额可能比目前调解提出的赔偿金额还要低,于是主动与调解员进行联系,要求继续进行调解。调解员顺势引导季某与张某协商,帮助双方当事人不断缩小在赔偿金额上的差距,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
【调解结果】
2021年12月某日,在调解员的主持下,季某和张某签订人民调解协议书,协议内容如下:
1.张某向季某赔偿医药费、营养费、护理费、交通费、误工费等共计7.5万元;
2.双方今后无涉。
双方当事人未申请司法确认。两周后,调解员对双方进行了回访,季某表示,张某已如约支付赔偿金额。双方对调解结果表示满意。
【案例点评】
在这起道路交通事故争议中,从民事赔偿的角度出发,交通肇事逃逸增加了该案调解的工作难度。一方面受害方家属认为肇事司机在发生事故后没有尽到相应的责任,因此在调解前期情绪难免激动,提出较高的赔偿金额;另一方面,对于肇事方家属而言,本次事故因肇事司机在事故发生后离开了现场,存在肇事逃逸的情节,因此在民事赔偿方面,保险公司不再承担相应赔偿,这使得肇事方在赔偿金额上压力较大。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必须合法、合情、合理地向双方阐明立场,准确把握调解契机,更要站在双方的当事人的立场上,分析存在的困难,劝导当事人,从而调解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