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案情简介】
某酒店在信阳市浉河区某街道经营餐饮生意,该酒店常年将油污直接排入下水道,造成下游下水道部分堵塞,地面污水横流,严重影响汪某某等附近多个小区居民的正常生活。汪某某多次前往某酒店与其负责人魏某某协商,但魏某某均以下水道堵塞并非该酒店排放油污导致为由,拒绝整改。汪某某也多次向社区反映上述情况,经社区工作人员多次协调后,某酒店仍无任何整改措施。2022年4月某日,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建议下,汪某某前往浉河区某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调委会)申请调解。
【调解过程】
调委会接到当事人申请后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委派经验丰富的调解员与汪某某就案件情况进行详细沟通,随后联系了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前往某酒店进行实地调查,并对周边群众进行走访。调解员先向酒店负责人魏某某说明来意,魏某某表示,某酒店下水排污设施齐全,不会造成下水管堵塞现象,并打开了几个下水道窨井口向调解员和社区工作人员展示。经查看,几个打开的窨井口确实很干净,也未发生堵塞现象,但细心的调解员在对某酒店厨房进行认真查看时,却发现厨房留有一个暗道。当调解员要求魏某某打开暗道查看时,魏某某却支吾推脱、态度敷衍。为了查清事实真相,调解员亲自清理上面附着的垃圾,并打开了下面隐藏的窨井盖,发现某酒店厨房所产生的大量油污和脏水均未经处理直接通过该暗道排放进了下水道,造成下游下水道部分被堵塞。经调解员走访周边群众得知,除汪某某外,周边其他居民也曾向某酒店反映环境污染问题,但某酒店均未进行实质性整改,周边居民意见很大。
掌握以上情况,并征得魏某某同意调解的意见后,调解员随即邀请汪某某和魏某某前往调委会展开“面对面”调解。
调解正式开始后,调解员向双方当事人告知了人民调解的工作程序、工作原则及双方权利义务。调解员向双方当事人宣读了《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排水户不得有下列危及城镇排水设施安全的行为:(一)向城镇排水设施排放、倾倒剧毒、易燃易爆物质、腐蚀性废液和废渣、有害气体和烹饪油烟等;(二)堵塞城镇排水设施或者向城镇排水设施内排放、倾倒垃圾、渣土、施工泥浆、油脂、污泥等易堵塞物;(三)擅自拆卸、移动和穿凿城镇排水设施。”《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从事工业、建筑、餐饮、医疗等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以下称排水户)向城镇排水设施排放污水的,应当向城镇排水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重点对影响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安全运行的事项进行审查。排水户应当按照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水。”在询问魏某某后,调解员得知,某酒店并未取得该市《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调解员指出,某酒店将烹饪油烟、油脂等倒入下水道,违反了前述法律规定,在未取得《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的情况下,私自向下水道排放污水,同样违反法律规定。其将未处理的油脂、污泥等易堵塞物直接排放至市政排水设施,造成下游下水道部分堵塞,污水蔓延至路面滋生细菌和大量蚊虫,严重影响了汪某某及附近小区其他居民的正常生活,污染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魏某某听后表示愿意道歉,但近几年受疫情影响,某酒店营业收入大幅下降,改动排污管道会增加酒店运营成本,希望调解员和汪某某考虑某酒店经营情况,对某酒店直接排放油污的行为多加包容。
听到魏某某的陈述后,调解员对魏某某予以批评,并从安全角度出发向魏某某指出,油污排到下水道属于违法行为,城市市政的下水道遍布下水管网,酒店油污直接排入市政下水道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油污不仅会污染地下水,更为严重的是,油污很可能会与下水道中的沼气结合,进而引发爆炸,发生危害公共安全的重大安全事故。同时,若排水户未取得排水许可向城镇排水设施排放污水的,可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治理措施,补办《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并处以罚款,某酒店的行为很有可能会受到城镇排水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
在调解员释法明理后,魏某某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随后,调解员建议魏某某及时补办《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同时按照法律规定和餐饮业专业人士提供的意见,结合酒店实际情况在厨房安装油水分离器,从源头上分离污水中液态及凝结的动植物脂肪和油脂,无堵塞、不沉淀的排放厨房垃圾残余。魏某某认真思考后表示认同,表示将按照调解员提出的安装油水分离器方案对酒店厨房进行整改,从源头控制油污的排放。
【调解结果】
经调解员调解后,双方达成如下协议:
1.某酒店就污染环境的不当行为向周边居民当面表示道歉;
2.由某酒店负责对堵塞的下水道沟进行全面清理,直到下水道完全畅通;
3.某酒店补办《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并在一个月内在厨房安装污水分理器,保证日后厨房产生的油污要通过分离器处理后,按照法律规定排放至下水道。
一个月,调解员进行了回访,并进行了实地查看,某酒店安装了污水分理器,也积极向相关部门申请了《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汪某某等居民均对调解结果表示满意。
【案例点评】
该起案件是一起企业与群众之间因环境污染产生的纠纷,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调解,可能导致矛盾激化升级,引发群体事件,影响社会和谐。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首先进行了实地调查,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再以合情、合理、合法的方式提出调解方案,既保障了群众利益,也维护了企业利益,最终使企业与群众之间达成一致意见,有效解决了矛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