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_比亚迪,一家上市的IPO公司,拿着一张王牌,估值102亿。

吴晓波:自春节以来,上市公司比亚迪的市值“跌跌不休”。截至5月13日,总市值4262.82亿元,距离最高点3500亿元,相当于损失了一个SAIC和长安汽车。人们在措手不及的同时,也对这家企业产生了怀疑。不过简单梳理一下,比亚迪有很多“王牌”。

2021年4月产销快报显示,比亚迪销量达45234辆,同比增长42.2%;1-4月累计销量同比增长60.48%,至149,379辆。其中,新能源板块表现抢眼,月增97.48%至25662份成绩单;累计销量突破8万辆,同比增长128.53%。

去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36.7万辆,比亚迪占13.2%。一家贡献了179054辆,成为当之无愧的“一哥”。今年,公司迎来了“产品年”。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它已经在秦、唐、宋、元、汉、e2等六个系列上市了10款新车。

包括古典风格、星空车顶的“汉EV苏州园定制版”、秦加DM-I、秦PlusEV、宋加DM-I、宋PlusEV、宋Pro二代、2021唐EV、超混旗舰2021唐DM-I、2021 e2、元ProEV。

2021年上海车展上,比亚迪展示了DM-I、DM-P、刀片电池、DiLink智能网联系统等技术,并正式发布了E-Platform 3.0。同时,它以两种全新的设计理念在全球首次亮相,分别是XDREAM和EA1,吸引了众多关注。

韩国行业研究机构SNEResearch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机容量达到47.8GWh,比亚迪排名第四,市场份额为6.8%,仅次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31.5%)、LG新能源(20.5%)和松下(16.7%)。

去年三月,“刀锋电池”诞生了。这不是突破性的材料技术创新,而是新的电池生产加工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电池体积利用率,在有限的空间内安装更多的电池,从而提高续航里程。4月7日,比亚迪宣布旗下所有纯电动汽车将全面搭载叶片电池。

除了表白,出口也在加速。其客户包括一汽红旗、中通客车、长安汽车,以及丰田、福特、PSA、戴姆勒、现代和大众。

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业务,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比亚迪电子是仅次于富士康的全球第二大工厂,客户包括苹果、三星、华为、小米、OPPO、vivo等。去年实现营收731.21亿元,净利润54.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89%和240.49%。

吴晓波:上市公司比亚迪还有第四张“王牌”。5月11日晚间,公司发布公告称,同意比亚迪半导体分拆上市。据悉,该子公司已获得红杉、CICC、小米、联想等多家机构青睐,估值102亿元。

简单来说,比亚迪半导体成立于2004年,主要从事功率半导体、智能控制IC、智能传感器和光电半导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包括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和下游应用在内的一体化全产业链。

IGBT芯片是比亚迪半导体的核心业务。这是电动车成本仅次于动力电池的部分,约占整车成本的8%。作为汽车动力系统的“CPU”,负责驱动电机。没有它,车就跑不起来。由于设计门槛高、制造技术难度大、投资大,这一核心技术长期被英飞凌、法雷奥、三菱电机等欧美日企业掌握。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比亚迪半导体已成功打破国际垄断,成为中国最大的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制造商,产品已实现量产和车载应用。超过100万辆汽车装载了IGBT动力装置,单车行驶里程超过100万公里。

去年以来,全球汽车行业严重缺芯,福特、丰田、日产等巨头相继减产。目前国内汽车芯片80%以上是进口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随着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以及对“卡脖子”技术的重视,比亚迪半导体业务的价值日益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