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系统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主动安全系统,二是被动安全系统。简单来说,所谓主动安全就是避免事故;被动安全是指在发生事故时,汽车对车内成员的保护或对被撞车辆或行人的保护。再细分的话,车身安全也包含在主动安全中,即车身机构的设计材料对外界危险的抵抗能力。所以主动安全的好坏决定了汽车事故发生的概率,而被动安全的好坏主要决定了事故发生后车内成员受伤的严重程度。

为防止汽车事故、避免人身伤害而采取的安全设计称为主动安全设计,如abs、ebd、tcs等。他们的特点是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尽力防止车祸。其他像高位刹车灯、前后雾灯、后窗雾灯也是主动安全设计。

为避免或减少车祸中人的伤害而采取的安全设计称为被动安全设计,如安全带、安全气囊、车身前后吸能区、车门防撞钢梁等。他们都在事故后工作。

主动安全技术示例

1、ABS

它通过传感器检测到的每个车轮的转速计算出当时的车轮滑移率,从而知道车轮是否抱死,然后命令执行器调整制动压力,使车轮处于理想的制动状态(快速抱死但不完全抱死)。

2、EBD

必须配合ABS使用。在刹车的瞬间,它可以分别感应和计算四个轮胎附着的不同地面,并获得摩擦力值,根据每个车轮不同的摩擦力值分配相应的制动力,避免每个车轮不同的制动力带来的打滑、倾斜和侧翻的危险。

3、ESP

它实际上是一个牵引力控制系统。与其他牵引力控制系统相比,ESP不仅控制驱动轮,还控制从动轮。它通过主动干预危险信号来实现车辆的平稳行驶。

比如后轮驱动的车经常转弯太多,后轮失控甩尾,ESP会让外侧前轮减速来稳住车;当转向过少时,ESP会使内侧后轮减速以修正行驶方向,从而修正循迹方向。

被动安全技术的示例:

1、安全带

安全带是为了固定乘员身体避免碰撞而设置的,主要有两点式和三点式两种。两点式只固定乘员腰部,不固定上半身,一般不需要在前座。在两点的基础上,肩部增加三点式腰带固定上半身。固定安全带有三个固定点,可以固定乘客上身,提高安全性。预紧式安全带:在汽车发生碰撞的瞬间,当乘员还没有向前移动时,它会先收紧织带,立即将乘员紧紧地绑在座椅上,然后锁定织带,防止乘员前倾,有效保护乘员的安全。它除了具有普通安全带卷收器的卷收织带的功能外,还具有控制装置和预紧装置。它们的作用是在车速急剧变化时,在0.1秒左右加强对乘员的约束力,将乘员固定在座椅上,将伤害降到最低。也可以归类为主动安全。

2、安全气囊(SRS)

当车辆前端发生强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会瞬间从方向盘中“跳出来”,垫在方向盘和驾驶员之间,防止驾驶员的头部和胸部撞到方向盘或仪表盘等硬物(安全气囊在任何碰撞中都不会出来,无论大小,但它需要正面碰撞的力度和接触面积, 并且一般只有在正面撞击时速超过40公里,正面撞击距离车辆中心30度左右时才会被诱导工作)。

工作过程:当传感器检测到碰撞的强度时,发出信号;气体发生器根据信号指示产生点火动作,点燃固体燃料,产生气体(大部分是氮气)给安全气囊充气,使安全气囊迅速膨胀,膨胀时安全气囊立即放气,从而防止乘客撞到后反弹。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安全气囊的爆炸时间很短。一般来说,只有遇到剧烈撞击才会弹出,而且是不可逆的。安全气囊的保护作用从实用角度来看远不如安全带。而且,如果不使用安全带,发生事故时,气囊一般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因此,安全气囊只有在安全带的配合下才能发挥作用。

3、轮胎压力监测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提出要求,到2003年,所有年车重小于或等于4536kg的美国乘用车必须安装轮胎压力监测系统。此后,宝马在所有汽车上都使用了这一系统。驾驶员可以通过车内预警系统判断胎压是否正常,首先避免了因轮胎泄气而导致的行驶跑偏,其次保证了乘客在高速行驶时的安全。

4、侧门防撞钢梁

当汽车受到侧面撞击时,车门很容易因撞击而变形,直接伤及车内乘员。为了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在汽车两侧车门之间的夹层中间放置一两根非常坚固的钢梁。它的作用是当侧门受到撞击时,坚固的防撞杆可以大大降低侧门的变形程度,从而减少汽车撞击时对车内乘员的伤害。

5、停车警告(雷达)/停车图像/车外摄像头

倒车预警的技术是用来在驾驶和停车过程中,对你盲区内的汽车或物体进行预警。通常你在开车的时候系统会有反应;它可能会导致后视镜中的警告标志闪烁,同时发出警告声。该系统是一个短程探测系统。比如上海通用别克君越的后视镜就配备了这个功能,后视镜左侧会有一个车身形状的图标,前/后雷达的警示标志会在检测到障碍物时给驾驶员一个视觉和听觉的警示。

倒车影像与后视摄像头融为一体,既保护了您的爱车,又避免了倒车时对儿童和动物的意外伤害。倒车已经从向下倾斜后视镜或者发出声音警告变成了实时查看。新一代技术包括一个摄像头,它可以与导航系统配合工作,以广角方式拍摄你身后的一切,然后将其反映在车内的屏幕上,从而帮助你倒车或挂接拖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