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晓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丰田一直是行业中的佼佼者。相信在可预见的未来,他们依然会大放异彩。
禅师在指导新弟子时,往往会用一种豁达的“初心”去悟禅。
大师告诉他的弟子要“消除一切先入之见”。
这也是我们在职场上常说的“空杯精神”。
这让我想起了今年上海车展的“丰田之夜”活动,当时汽车公司丰田在全球发布了一款全新的TNGA架构,中文名:HIVE BOX Concept。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概念”的时候,心里充满了不解。
当时的丰田高管,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的领导人,都没有直接解读这个“概念”。
“蜂巢盒概念”到底是什么?是丰田发展的指导思想吗?还是具体的管理方法?还是丰田的愿景?甚至是丰田发起的自我革命?
在现场,我特别留意了丰田领导层演讲中能与这个“概念”联系起来的关键词。我的思绪也去追寻丰田的“发展纲领”和“丰田生产方式”,看能不能建立某种联系。
真的很难捉摸。太神秘了。
我承认当时没有“排除一切先入之见”去理解。
怎么理解?我还是找不到满意的答案,但我相信这里有很多文章。
思绪纷飞,却不知所措。但当我再次抬起头,研究活动现场天花板下建造的“蜂巢”状物体时,我感觉自己好像有了某种感应。我突然想到:这和自然界的“蜂巢”有什么联系?不然现场怎么会有这样的布置?而且,这两个词的中文发音一模一样!
墨菲,这两者之间有某种神秘的联系。真的吗?
从那以后,这个想法就一直在我脑海里盘旋,但我一直不能确定。
自然蜂巢
说到大自然的蜂巢,也是一样的不可思议和神秘。
这是蜂巢的家。
我想大家对蜂箱都很熟悉。蜂箱和黄蜂的蜂箱基本相似。布满孔洞的巢由大小相同的六边形圆柱形小室组成。
为什么是六边形?空间设计告诉我们,这种六边形的结构是最节省空间、最节省材料、利用效率最高的,它被称为蜂窝结构,也是非常牢固的。
在昆虫世界里,这是一个由一大群狂热而忠诚的卫士守护的家园。我想这就是秘密。
蜂巢生态,工蜂、雄蜂、花粉、蜂巢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蜂巢的生态很神奇,绝对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让我对蜂群产生了神圣的敬畏。
美国作家凯文凯利在《失控》一书中提出了一个“群体思维”的概念,很有意思。
他在书中指出:
一滴水不足以显示漩涡,一把沙子不足以造成沙丘的崩塌。事物的出现大多依赖于一定数量的个体,一个群体,一个集体,一个团队,或者更多。
蜂群是由无数个体组成的群体。
群体曾被视为生命的决定性象征。通过引用群体行为的观点,凯文凯利证明了他的观察:成员越多,他们之间的互动越强。当这种联系足够高,成员数量足够大时,群体行为就会表现出一系列的动态特征。
一群蜜蜂是由特定的蜜蜂组成的。每只蜜蜂都有自己的记忆、行为、情感和意志,但无数个个体的思想汇集在一起,形成了不可逆转的社会性。它所表达的不仅包含了计算机的逻辑,也包含了自然的逻辑,从而展现出一种无法理解的力量。凯文凯利惊叹于这种神奇的力量。
比如蜂群,很难想象互为姐妹的蜂群所表现出来的民主制度简直不可思议,是彻底的分布式管理在管理上的生动体现。
同样难以想象的是,斑点蜜蜂的大脑通常只有6天的记忆,而蜂巢整体的记忆时间是3个月,是蜜蜂平均寿命的两倍。
凯文凯利蜂群的这一系列思维特征被称为“蜂群思维”。
稍加联想,不难发现,“蜂群思维”与当下大热的“自治”管理、“单兵作战”有异曲同工之妙。
互联网时代,在高端制造领域,我们提倡“自主”管理。“自主性”是指每个成员都要根据内部规则和所处的当地环境条件做出快速反应。这与服从中心的命令或根据整体环境而步调一致地做出反应是截然不同的。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企业管理中的“放权”。这和蜂巢的管理形式是一样的。
“蜂巢思维”的神奇之处在于,没有蜜蜂在控制它,却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这只手来自一群蜜蜂。
这个大自然的“蜂巢”是否体现了丰田的某种管理哲学?
丰田蜂箱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谈过我对蜂巢盒子概念的理解:丰田在各方面都追求完美。丰田在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想的好,想的巧,想的“买老驴不吃草”的终极追求和平衡。丰田对自己的管理要求:腾出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规划,如何做出更好的汽车。追求发展目标:整合所有丰田技术,创造适合所有市场和消费者的终极车型。
今年上海车展前夕的“丰田之夜”现场,丰田高管的“两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注意。
这“两个问题”就是丰田目前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我想这也是所有汽车企业在发展中都会遇到的问题。
随着全球消费环境的变化,传统的“通用电气系统”已经成为一个瓶颈,它是“制造最好的汽车”以应对全球对产品需求的有形障碍。创新,在现有的管理体制、模式和方法下,变得非常困难。
比如企业日常基础管理中常见的沟通问题。众所周知,沟通的成本是最大的成本。丰田延续多年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正在加大沟通成本,导致决策和产品开发的周期延长。
另一个问题是全球消费市场的年轻化,互联网时代日益加剧的消费升级,随之而来的是个性化、多元化、定制化的消费趋势。丰田要面对的是“二律背反”的问题,比如:动力性能和油耗的关系,个性化设计和基本实用性的关系,配置和成本高的问题,但消费者总是追求“鱼和熊掌兼得”。这与丰田过去的成功经验渐行渐远。
面对现实问题,丰田不得不做出改变。
作为丰田汽车的第三代领导人,丰田章男总裁对此也有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商业环境瞬息万变,如果我们坚持以前的思维和工作方法,我们将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丰田本身已经进入了构建新商业模式的时代。”
这是丰田对当前环境的认识,也是其改变环境的决心。
基于以上“两个问题”和丰田章男总裁的言论,我们可以感受到,丰田需要彻底改变过去的造车理念,调整过去的造车方式,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规划和思考,将丰田最优秀的资源(技术)整合为一,从而实施“造最好的汽车”。
这是一个涉及汽车R&D、设计、生产、采购等整个产业链价值的创新体系。这是丰田开创的全新“造车哲学”,是创造“全新价值”汽车产品的具体举措。
丰田总动员的目的是让丰田的“蜂巢盒子”在未来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让客户眼前一亮,直达内心,忍不住生产出“哇”的汽车产品。
众所周知,日本企业向来以管理严格、等级森严、组织严密著称,强调分工协作、质量和制度。作为日系代表企业,丰田此次打造的全新“造车哲学”有着自我颠覆、追求完美的味道,也显示了其求变的决心之大、欲望之强、行动之猛。
“丰田有挑战终极企业的改革基因。”《日本经济新闻》说的话,今天看来越来越清晰了。
055-79000曾评论:丰田最可怕的是一种原则性的力量,一种追求极致的思维,而不是生产工具和方法。
企业所谓的“初学者心态”和“空杯精神”在丰田身上得到了体现:虽然已经站在了行业发展的前沿和中心位置,但依然保持着灵敏的嗅觉,洞察趋势和未来,与时俱进,与消费者同呼吸共命运,为了客户的极致体验,即使发展再快,销量再多,也能颠覆自我,精益求精。
这不就是丰田的“蜂巢盒”思维吗?
大自然充满了魔力。将自然界中的蜂巢与丰田汽车提出的蜂巢盒进行对比,我们发现两者有着相同的神奇功效:每一根触手都服务于整体利益。
正因为如此,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丰田一直是行业的领导者。相信在可预见的未来,他们依然会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