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的汽车Q1销量数据难看,相比去年下降了42.4%,只有367.2万辆。这次和以往不同,结果早在意料之中。

谁也不敢说清楚销量下滑到底该怪谁,但光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解决不了的。一组表现不佳的数据,让大部分汽车厂商此时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力感”,包括一直走在车市前列的上汽大众。

SAICQ1输了?

3月份,上汽大众汽车销售8.5万辆,同比下降45%,在汽车厂商的成绩单中排名第二。Q1共售出25.8万辆汽车,同比下降42%,排名保持不变。

这些数据放在其他车企身上可能不会激起这么大的水花,但对于上汽大众来说,降幅几乎低于车市平均水平,不符合“最成功合资品牌”应有的态度。

毕竟上一年,上汽大众也妥妥的突破了200万辆大关,旗下大众品牌实现了172.3万辆的销量,遥遥领先第二名的34万多辆。是国内合资品牌中销量最高的单一品牌。

没想到,从1月到3月,因为第一季度摔了一跤,然后站起来被发现摔伤了腿,在市场上广受诟病。

人们很容易忽略客观条件的存在,转而投身于“有节奏”的情感。似乎没人会太在意这个跟头是怎么摔的,是擦伤了皮肤还是摔断了腿,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恢复。只是无知的指责。

那么,对于上汽大众来说,这种“堕落”可以用“合理”来解释吗?

Q1销量直线下降背后的真相

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Q1不仅仅是上汽大众的倒下,整个市场都在蹒跚前行。疫情持续了三个多月,对各行业的影响甚至大于2008年的经济危机。这是客观条件,也是上汽大众的困境。

就一季度而言,上汽大众的压力可能更大,因为大部分工厂都在长江沿岸,在长三角地区。疫情更严峻,控制更严格,各种原因综合在一起。导致上汽大众无法提前复工。

从各车企的报告来看,一般来说,从2月中旬开始,车企陆续复工。但上汽大众的安亭二厂、仪征工厂、南京工厂2月底才复工,安亭二厂、宁波工厂也是3月中下旬开始复工,目前仍处于持续爬坡阶段。

长沙的工厂4月份才正式复工。这时,第一节结束了。

即使是上汽大众,在工厂产能还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也很难拿出一个好的Q1数据。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上汽大众一季度批量销量下降了61%,源头就是生产端的收缩。

然而,这只是疫情最直接的影响。

在共同作用下,汽车消费市场也在发生一些变化。其实可以感觉到,豪华车板块是抗跌性最强的一个,比其他任何一个细分市场都要好。这对上汽大众来说不是好消息。

因为北方虎视眈眈的一汽大众有奥迪品牌做支撑,在特殊时期表现出了绝对优势。相比之下,上汽大众并不占优,只能靠大众品牌的硬抗。

但换个维度思考,上汽大众一直把大众品牌的地位看得很牢。即使Q1销量大幅下降,大众品牌仍夺得国内单品牌销量冠军。

那么如何判断上汽大众的秋天重不重呢?要多久才能恢复到快走的状态?恐怕没有人能给出准确的答案,但是直接下定论总是有失偏颇的。

一个人很难,超越自己更难。

为什么不刻意放大Q1的分量?因为Q1的销售数据有点单薄,尤其是在不可抗力的情况下,任何品牌都难以独善其身。

当上汽大众被唱衰的时候,仿佛前30年的辉煌时刻也被贬谪。事实上,上汽大众的原生基因是难以撼动的。作为大众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伙伴,上汽大众曾凭借桑塔纳的优秀口碑(图片|配置|询价),抢占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先发优势。

之后朗逸的诞生(图片|配置|询价)给了上汽大众国产化转型最大程度的催化,回应了“大众是中国的大众”这句话。上汽大众在中国市场的品牌效应一度让本田、丰田等日系军团难以匹敌。

这种对中国消费市场习惯的把握,是上汽大众一直握在手里的关键。国人最爱SUV,所以上汽大众把SUV做成金字招牌。2019年,人们都在谈论车市寒冬,但途观L和途悦依然卖出了23万辆和14万辆,总量比一汽-大众的谭跃和葛覃还高出几万辆。

在被贴上“萧条”标签的2019年广州车展上,上汽大众的销售谈判室里络绎不绝的人群,就在几个月前。

当时的上汽大众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其实也知道上汽大众是逆水行舟,但他认为最难的坎无非是超越自己。

准备好下半场了吗

疫情的出现会让人们对市场反应过度紧张。事实上,在大环境失速的时候,销售数据并不能代表一切。无论是车企还是行业的关注点,都需要更多的关注企业制度是否完善、经销商渠道是否健康、产品线是否健全等维度。这些都是可以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底牌。

SAIC销量受挫是事实,存在潜在危机也是事实,但不会持续太久。

从2020年的规划来看,第二季度,上汽大众将推出大型豪华商务MPV Viloran,大众集团董事长迪斯对这款车的评价是“最好的”。这款车的到来,将填补德系实力在大型豪华MPV市场的空缺,也预示着上汽大众将形成从辉昂到途昂再到维罗兰的产品矩阵,形成超越自身的助力。

另外,新能源汽车工厂将于下半年正式投产,全新的ID。家族产品将正式亮相。随着多板块多维度的全面出击,上汽大众接下来应该会表现出明显的复苏潜力。

然而,中国市场的硝烟仍在继续。曾经手握“最成功合资品牌”榜首数字的上汽大众,如何在这个秋天之后迅速恢复体力实现逆袭,仍然是一个值得商榷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