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责网约车公司:“一键报警”功能与平台控制的APP有关,派单也是APP操作。为什么没用?

网约车平台不再是简单的“网络中介”。营运车辆既然在公司注册,就等于雇佣关系。因为每一单APP都是抽成的,而且车辆不隶属于第三方,平台应该承担监管的责任。

新规要求网约车平台对从业车辆进行严格筛选,不合格车辆不得派单;其次,要严格考核从业人员。没有网约车驾驶证、有犯罪记录的,不得从事网约车行业。哪个平台真正做到了这两点?

不完全统计显示,至少1/3的网约车车辆仍能叫无牌车。这些车来自哪些平台应该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使用这些车辆出现问题,网约车平台是否应该承担责任?网约车平台与无牌非法营运车辆合作牟利是否触犯《道路运输条例》?这些事实存在的问题已经让网约车没有了安全感,责任可以说完全在于这些大大小小的平台,为了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了用户的人身安全。

“一键报警”的失败也能说明一个网约车公司对用户的态度,最基本的后台服务都无法保证。那么名存实亡的“报警”充其量只能作为事后取证的因素之一。

这些打车平台背后贪婪的资本家,为了利益最大化,可以践踏规则。和同样无视规则的黑车真的是绝配。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也践踏了认证和合规的打车出租车的合法权益。行业整体形象被拉低,垂直消费群体被抢占,所以这个问题已经不是对任何一方的影响。

作为乙方,打车用户理应得到安全便捷的服务。运营车辆和平台共同构成甲方的服务,应符合安全和便利的标准。然而,事实是,即使终端车辆有望达到如此高的质量,公司也无法提供配套设施。在这种恶性循环下,问题会不断出现。

所以要从问题的源头入手。没有健全的平台,网约车和用户似乎都是利益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