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车的电脑板有问题,但是我们查不出来。请朱先生技术支持……”被称为“朱老师”的朱建华,在内蒙古丰之星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服务的各品牌汽车维修车间里,每天都要和汽车的各种“疑难杂症”打交道,但他总能用手“搞定”。
从事汽修的人很多,但能解决汽车各种“疑难杂症”的汽修人不多。“汽车博士”朱建华从商25年。从学生、老师到创业者,朱建华在不同领域、不同身份下,一直在鞭策自己“擅长这个,并以此为生”,一直在成长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工作中的朱建华。
从1997年开始,朱建华在内蒙古大学学习汽车检测与维修。大学期间,其他同学都享受着青春和自由,追求着自己喜欢的东西,朱建华却再也没有回过通辽老家。在学校,他要么在实践基地里度过,要么疯狂学习理论。假期里,为了接触更多的车辆,解决更多实践中的问题,他跑遍了呼和浩特市的汽修店。对他来说,努力、奋斗、奔跑的“进行中”状态就是他的目标。
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2002年,朱建华毕业后进入天安学院,成为一名汽修专业教师。成为汽修技师的门槛并不高。难的是不断进步,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完整的属于自己的汽修“独门秘籍”。对于想深耕这个行业的汽车修理工朱建华来说,学校是引导自己进入专业领域的基础,但要想擅长这个,以高超的专业技能谋生,还得去实践。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汽修行业正在进入深水期,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2015年,汽车行业大力吹新能源风,在汽车维修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朱建华紧跟消费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需求,一头扎进新能源汽车核心研发的试验田。
对于朱建华来说,无论什么样的新能源汽车,都离不开“控”字。在智能化、网络化、共享化的发展道路上,自动控制必须牢牢掌握核心技术。
“应用技术就像26个字母。每个字母对比一个基本功,有不同的字母组合。你要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立足点。”朱建华说。
“当他遇到无法克服的难题时,他会失眠。”内蒙古丰之星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的李中华已经在朱建华工作了5年。作为早期的学生,被自治区和我市多所职业技术学院录用的朱建华“盯上”了这个聪明的学生。毕业后,爱才惜才的朱建华一直带着这个脚踏实地的徒弟,教授李中华从校园到职场的各种专业知识。
李中华说,朱建华的好技术早有名气。除了处理日常工作中的问题,外地车主也经常来包头向朱建华和团队求助。朱建华总是第一个到场分析治疗。除了技巧,朱建华的“无意志”还体现在他自己的性格上。他的坚韧和钻研一直影响着团队里所有年轻的技术工作者,大师的执着和匠心也一直是弟子们追求的目标。
现在,朱建华并没有停止他“忙碌”的步伐。白天,他带领团队抢时间,解决难题,在客户面前保证安全行驶。深夜,他在电脑前自学新能源汽车的控制系统。不仅在汽车行业领域深耕,朱建华也在积极探索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推广,希望用自己的知识为乡村振兴做出一份贡献。
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从业者来说,需要具备包括力学、水力学、微电子、程序等综合素质。很考验他们的逻辑分析和判断能力。对于在我市首届“匠人杯”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汽修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朱建华表示是被大赛的“匠人”主题所吸引。从业20多年,他想给自己定一个全新的目标,鞭策自己继续以工匠精神拼搏创新,在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上创造更多更好的成绩,为人们生活在路上提供优质服务。
(包头日报记者:那莫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