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摩擦焊工作原理(搅拌摩擦焊原理)

搅拌摩擦焊(FSW)是指利用高速旋转的焊接工具与工件摩擦产生的热量,使被焊材料局部塑化。当焊接工具沿焊接界面向前移动时,塑化材料在焊接工具旋转摩擦的作用下从焊接工具的前方流向后方,并在焊接工具的挤压下形成致密的固体焊缝。

搅拌摩擦焊与传统摩擦焊相同。搅拌摩擦焊也是利用摩擦热和塑性变形热作为焊接热源。不同的是,在搅拌摩擦焊过程中,圆柱形或其他形状(如螺纹圆柱)的搅拌针伸入工件的连接处,通过焊头的高速旋转,与被焊工件的材料摩擦,从而软化连接处材料的温度。同时对材料进行搅拌摩擦,完成焊接。焊接过程如图所示。

焊接过程中,工件应刚性固定在垫板上,焊头应高速旋转,并沿工件的焊缝相对工件移动。焊头的突出段伸入材料内部进行摩擦搅拌,焊头的肩部与工件表面摩擦产生热量,用于防止塑料材料溢出,同时可以起到清除表面氧化膜的作用。

在焊接过程中,搅拌针在旋转的同时伸入工件的连接处,旋转的搅拌头(主要是轴肩)与工件之间的摩擦热使焊头前方的材料发生强烈的塑性变形。然后,随着焊头的移动,高塑性变形材料逐渐沉积在搅拌头的背面,从而形成搅拌摩擦焊焊缝。搅拌摩擦焊(FSW)不需要很高的设备。最基本的要求是焊头的旋转运动和工件的相对运动。即使是铣床也能简单满足小平板对接焊的要求。但是焊接设备和夹具的刚性极其重要。搅拌头一般由工具钢制成,焊接头的长度一般略短于要求的焊接深度。需要指出的是,搅拌摩擦焊结束时会留下一个小孔。通常,这个小孔可以用其他焊接方法切断或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