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案情简介】

上海市闵行区徐某与高某损害赔偿纠纷调解案

上海市闵行区某小区居民徐某多次向小区物业反映,居住在12楼的小区业主疑似多次半夜高空抛物,后物业安装无死角摄像头用于抓拍高空抛物等违法行为。2022年2月某日18时许,高某在阳台向外抛洒物品,恰好徐某在阳台晾晒衣物,徐某发现后当即通知物业调看监控,物业调取监控发现高某的行为后随即报警。民警对案件进行评估,并在征得徐某和高某同意后,将该案移交某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镇调委会)进行调解。

【调解过程】

镇调委会受理该起纠纷后,调解员第一时间与双方当事人取得了联系。双方均表示愿意接受调解,调解员告知双方调解原则、调解纪律、调解程序等相关内容和需要准备的相关材料后,双方约定于一天后到镇调委会进行调解。翌日,双方按约定来到镇调委会,调解员随即向双方当事人了解事情经过和诉求。

徐某陈述,其居住于某小区3楼,半年内多次发现晾晒的衣物上有浅黄色不明液体以及烟蒂等污渍,怀疑是楼上有人“高空抛物”,但是苦于没有证据,无法找到乱扔垃圾的人。为了抓住高空抛物的始作俑者,徐某多次与物业、业委会协商,最终在小区内加装了摄像头实时监控高空抛物等违法行为。事发当日,徐某在阳台晾晒衣物,突然楼上有不明液体洒下,刚洗好的衣物全都被弄脏了,所幸楼下当时没人经过。徐某气愤不已,当即与物业沟通调看监控,发现了高空抛物的位置,并循迹找到12楼的业主高某,确定其为“作案人”。徐某要求高某对此次及之前几次被沾染污物的衣物进行赔偿,提出赔偿金额6000元。

调解员查看物业提供的监控视频后,询问高某是否对该视频有异议。高某承认的确是自己向外抛洒污物,自己只是寻求心理上的刺激来排解工作上的压力,以前都是半夜抛洒,这是第一次下午抛洒,没想到正巧碰上徐某在晾晒衣物,表示愿意进行一定金额的赔偿,但不认同徐某提出的6000元赔偿金额。

根据双方当事人陈述,调解员对案情进行了认真分析,认为这起纠纷是因小区居民高空抛物引起的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争议焦点是:行为人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以及赔偿金额的认定。

首先,调解员针对高某高空抛物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进行了普法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结合案情,可以确定高某为侵权人,故应当由高某承担赔偿责任。高空抛物不仅需要承担民事责任,情节严重时,还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对高空抛物罪作出了明确规定:“从建筑物或者其他高空抛掷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审理高空抛物、坠物案件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故意从高空抛弃物品,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但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处罚。为伤害、杀害特定人员实施上述行为的,依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由此可见,高空抛物行为可能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该意见还指出,具有一定情形的,应当从重处罚,不得适用缓刑:“多次实施的;经劝阻仍继续实施的;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行政处罚后又实施的;在人员密集场所实施的;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高某的高空抛物行为从法律责任上讲,构成民事侵权,如果继续实施这种错误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造成严重后果,将涉嫌构成刑事犯罪。

经过调解员的劝导,高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极有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并保证今后不会再发生类似情况,同时当场向徐某道歉,表示愿意进行赔偿,但提出其刚毕业不久,收入微薄,目前还在试用期,只有实习工资,难以负担徐某提出的赔偿金额。

经过调解员的疏导,双方逐渐从一开始的剑拔弩张慢慢变得冷静理智,为了促成后续的友好沟通,调解员决定采用“背靠背”的方式,在与徐某的单独谈话中,徐某表示,既然通过调解员的一番劝诫,高某能清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当场向自己赔礼道歉,其愿意降低赔偿金额至2000元。在调解员的耐心劝说下,高某同意徐某提出的赔偿金额。纠纷终于得以圆满化解。

【调解结果】

2022年2月某日,在调解员的主持下,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并签订了人民调解协议书。协议内容如下:

1.高某自愿赔偿徐某衣物污垢清理及破损修补费共计2000元;

2.高某当场以银行转账方式支付;

3.本协议根据各方真实意愿签订,协议完成履行后,双方不得再就此事产生纠纷,今后无涉。

调解员事后对双方当事人进行了回访,双方均对调解结果表示满意。

【案例点评】

本案是一起因高空抛物引起的财产损害赔偿纠纷,虽然标的较小,但社会影响较大。近年来,高空抛物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危害公共安全,侵害群众的合法权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作为小区业主,要强化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对于受害人来说,一旦受到侵害应立即报警,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一起守护头顶上的安全。本案中,调解员在了解案件经过后,一是有效稳定双方的情绪,抓住案件争议焦点;二是耐心地以案释法,讲清法律责任;三是经过合法、合理、合情的调解,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并对高空抛物危害进行了普法宣传,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