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出现在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而其代表的意义很多人不太清楚。本文将为大家解答立秋的含义。
首先,立秋是代表着夏天的结束,秋天的到来。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度,就是立秋。这个词的“立”表示开始,而“秋”则表示庄稼成熟期。
其次,立秋还预示着收获的季节即将到来。草木开始结果孕子,各种作物进入重要的生长发育时期。在我国中部地区,早稻要进行收割,晚稻还要移栽。
古人很重视立秋这个节气,认为是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据记载,宋代时,宫内还要在立秋这天,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分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立秋并不代表着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要根据当地连续五日的平均温度在22摄氏度以下,才能真正划分为秋天的时节。并且,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各异。此时很多地方仍然是炎热的夏季,每年的大热天伏在立秋后第三天才结束。
尤其是中国南方,在这个节气内,天气更加炎热。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气温更加酷热,中国医学称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为“长夏”。
总之,立秋意味着夏天的结束、秋天的开始和收获的季节到来。我们应该重视这个节气,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感恩之心。希望本文能为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