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诗派的鼻祖是谢灵运。谢灵运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诗人、佛教徒和旅行家。谢灵运年轻时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的诗和颜延之的诗一样著名,他也被称为“谢衍”。他是第一个致力于创作山水诗的诗人。
数据扩展
谢灵运山水诗的成就,很大程度上靠的是“雕”的工夫。谢灵运山水诗的“雕”是对自然的细致模仿。谢灵运在拟态的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主观色彩,使山水呈现出一种来源于现实但又不同于现实的独特面貌。谢灵运山水诗中“雕”的技巧不仅体现在对细微景物的细致描写上,还体现在对各种意图的结构组织上,两者往往结合起来表现山水的不同而多变的姿态。同时,谢灵运的山水诗表现出“自然”的一面。谢诗歌中的“自然”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谢灵运的山水诗真实呈现了自然的风貌,这与诗人的“雕”力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谢灵运也有一些看似脱口而出的句子,真实自然,如“春草长在塘里,柳变成鸣禽”。
“雕”与“自然”在谢灵运的山水诗中常常混杂在一起,这是谢灵运诗歌的双面性:从诗歌的发展来看,谢的诗歌是“自然”的,这一方面体现在他们所描写的景物的措辞上,另一方面,他们所描写的景物也是写实的,这与韩大夫的夸张纹饰和玄言诗的概念性写法不同,“雕”大多侧重于谢灵运对具体景物的细致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