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汉字,读作tng,是混凝土的同义词。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混凝土一词常简称为混凝土。“混凝土”的结构分为:石、人、工。文本的配置将意味着“合成石,混凝土像石头一样坚硬”

混凝土是最重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它是由胶凝材料、颗粒骨料(也称集料)、水以及必要时加入的添加剂和外加剂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压实、养护、硬化而成的一种人造石。

特性

混凝土具有原材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等特点,因此其用量越来越大。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广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它被广泛应用,不仅在各种土木工程中,而且在造船、机械工业、海洋开发、地热工程等方面都有应用。混凝土也是一种重要材料。

发展历史

考古学家发现,5000年前凌家滩的祖先不仅能够制作精美的玉器工具,还开始了水稻种植,饲养或狩猎猪、鹿、鸟等动物,以丰富饮食。此外,在房屋建筑中,他们学会了类似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挖沟填火烧土,用木骨支撑泥墙”。

5000年前的凌家滩人并不是简单的盖房子。事实证明,当时的凌家滩人已经知道了“挖沟填土,用木骨支撑泥墙”的施工技术,与今天的钢筋混凝土十分相似。工作人员说,原始先民要用烧过的土作为基槽和墙体的填充材料,在基槽里用木棍作为墙体的支撑柱,然后埋上红烧土块,在墙体两侧涂上厚厚的粘土,甚至有的还可能用芦苇杆加固。

1900年,世界博览会在很多方面展示了钢筋混凝土的用途,引起了建筑材料领域的一场革命。法国工程师埃纳比克在1867年的巴黎博览会上看到莫尼耶用铁丝网和混凝土制成的花盆、浴盆和水箱时受到启发,于是他尝试将这种材料应用到建筑上。1879年开始制造钢筋混凝土楼板,后来发展成一整套用钢箍和纵筋加固的混凝土结构梁。仅仅几年后,他在巴黎建造一栋公寓楼时,采用了改进后的钢筋混凝土主柱、横梁和楼板,至今仍在广泛使用。

1884年,一家德国建筑公司从monier公司购买了一项专利,并对钢筋混凝土进行了第一批科学实验,研究其强度和耐火性。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1887年,德国工程师科伦首次发表了钢筋混凝土的计算方法;英国人威尔逊申请了钢筋混凝土板专利;美国人Hai Ete用混凝土梁做实验。1895年,3.335419亿,法国用钢筋混凝土建造了第一批桥梁和人行道。1918年,艾布拉姆发表了著名的水灰比理论来计算混凝土的强度。钢筋混凝土已经成为改变世界景观的重要材料。

混凝土可以追溯到古代,其胶结材料有粘土、石灰、石膏、火山灰等。自19世纪20年代硅酸盐水泥出现以来,因其强度和耐久性、原料易得、成本低,尤其是能耗低而得到广泛应用(见无机胶凝材料)。

20世纪初,有人发表了水灰比理论,奠定了混凝土强度的理论基础。后来,轻骨料混凝土、加气混凝土等混凝土相继出现,各种混凝土外加剂开始使用。20世纪60年代以来,减水剂得到广泛应用,出现了高效减水剂和相应的流态混凝土。高分子材料进入混凝土材料领域,出现了高分子混凝土;多种纤维用于分散增强纤维混凝土。现代测试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混凝土材料科学的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