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是德国格式塔心理学家w科勒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顿悟说,人在遇到问题时,会对问题情境的现有结构进行重组,以弥补问题的缺口,达到新的完形,从而联想出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个过程的突出特点是顿悟,即问题情境的顿悟。

顿悟理论有两层含义:

一、顿悟学习

德国格式塔心理学家w科勒(1887-1967)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属于认知学派。科勒认为,学习不是盲目的尝试,而是了解情况后的顿悟。顿悟是在一定情境下对刺激之间关系的自发理解。1913年至1920年,他在担任普鲁士科学院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时,对南非特内里费群岛的黑猩猩学习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得出了这一结论。

顿悟学习理论,又称格式塔学习和完形学习。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这一学派的创始人,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默、科勒、考夫卡等人认为,任何心理现象都是格式塔,即完形,其基本特征是意识经验中表现出来的整体性和结构性。

人类和高等动物的学习,不是对个别事物的个别反应,而是对整体情况的有组织的反应;学习不是一个试错的过程,而是在感性经验中,旧结构突然重组,新结构突然形成的结果。随着人的变化的生活环境,人的结构会有一些差距和缺陷的感性经验。这时,大脑活动有一种克服缺口、弥补缺陷、完成图形的重组倾向。这种一个格式塔不断组织、再组织、不断涌现的过程就是学习。这种组织功能的发生,不需要任何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就可以直接体验到。基于上述观点,他的学习理论强调直觉,注重整体的反应和理解。

二、慧能顿悟论

中国禅宗六祖慧能出身贫寒,目不识丁,但他的顿悟成佛论却像飓风一样席卷而来,使中国其佛教思想呈现出新的面貌,对后世禅宗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禅宗思想史上,慧能禅是承前启后的一座桥梁,它使禅宗独树一帜。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思想和禅法,他很自然地提出了他的震撼宣言:悟与佛。智慧的顿悟是直截了当的,不需要逐渐修持佛法的前提,比如调整一的身体,调整一息,看一的头脑和观察一的纯洁。开悟前没有循序渐进的修行,也不需要各种繁琐的修行或认知手段,而是瞬间完成,完全悟到。后人用这个词dun 总结慧能禅的特点。慧能禅宗思想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其悟成佛,而悟成佛也是慧能禅的核心。他的顿悟说在中国佛教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