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为扎实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让法治精神在青少年脑海中扎根,大丰区全面贯彻落实“七五”普法规划,加强基础保障,筑牢普法根基,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普法能力,创新普法形式,提升普法实效。通过“清单式”、“体验式”、“菜单式”、“文化式”、“云端式”、“主题式”六式普法形式,满足青少年多样化的学法需求,提升青少年的法治学习效果,抓实抓细青少年法治教育。
【重点宣传内容】
(一)“清单式”普法,提升普法内容准确性
深入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建立健全“谁执法谁普法”联席会议制度,各部门各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根据青少年的年龄与心理特点,定制青少年专属“普法清单”。近年来,组织法制副校长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普法志愿者文化基层行”、“法律春风校园行”等活动1500余场。
(二)“体验式”普法,提高普法活动参与性
将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相融合,组织青少年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进行“体验式”学法。结合“检察开放日”、“法院开放日”、“社区矫正开放日”等日子,组织开展“学生进法院 与法零距离”、“小记者走进检察”等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到法院旁听庭审,切实感受法律的神圣和审判活动的威严;组织学生们开展模拟法庭,让学生们体验模拟法官“升堂断案”;组织观看检察动漫《你不知道的检察院》、微电影《风在说》,实地参观检察工作成果展,“零距离”感受检察、了解检察;组织同学们参观看守所警示教育基地、在押人员活动区,让学生受到心灵的洗礼,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近年来,组织开展庭审旁听活动60余场、模拟法庭50余次、青少年法治实践教育活动180余期,受教育青少年10万余人次。
(三)“菜单式”普法,增强普法需求导向性
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的作用,通过问卷调查、意见征集,分年龄段征求青少年的学法需求,通过“你点餐,我上菜”的形式,变“填鸭式”为“主动式”,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实现精准普法。近年来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380余次,青少年受教育人数达8万余人次。
(四)“文化式”普法,强化普法文化浸润性
组织学生参观新四军狮子口会师基地、人民公园烈士纪念碑、方强烈士陵园等红色文化建设及中华水浒园、新丰镇法治文化广场、裕南村法治长廊等历史文化建设,培养青少年树立法治信仰。厚植校园法治文化,全面推进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实践基地、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建设,设立普法宣传栏、法治文化展板,造浓校园法治文化氛围。近年来组织开展青少年法治文化教育实践活动260余期,青少年受教育人数达6万余人次。
(五)“云端式”普法,补足线下普法局限性
录制法治“云课堂”、《民法典》“微课堂”、《五心花开》、《爸妈最宠的孩子》微电影、《有事就找民法典》微视频、5个法治文化示范点网上游视频等素材,为中小学生送上“法治大礼包”,通过学校教育平台播送,实现学生足不出户、在线即可学习法律知识。
(六)“主题式”普法,实现普法教育全面性
1、开展民法典法治宣传进校园活动。选聘来自全区8家律所的23名执业律师组建同心普法宣讲团,预计用时半年时间,为全区60余所中小学全体学生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目前已走进40余家学校开展《民法典》宣讲,讲解《民法典》中涉及到未成年人权利义务的规定。共计发放宣传资料75000余份,青少年受教育人数达向25000余人次。
2、开展同上“宪法公开课”主题系列活动。组织全区中小学开展 “宪法在我心中”法律知识竞赛、“我与宪法”主题法治征文、宪法晨读、“宪法”主题班会、“国旗下讲宪法”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宪法的尊严;组织学生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学习宪法知识,参加“宪法小卫士荣誉勋章”挑战赛;组织法治副校长为青少年上一堂宪法课等形式,培育青少年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切实提高青少年学生法治素质。近年来组织开展宪法主题活动380余次,征集法治征文稿件240余篇。
3、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进校园主题活动。联合区交警大队、区教育局在全区中小学组织开展“交通文明随手拍”、“一盔一带我行动”、播放普法宣传视频、召开专题法治课、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引导学生树立交通安全意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通过录制“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幸盔有你”微视频,实现“小手拉大手”,带动学生家长增强交通安全法治观念,遵守交通法规。近年来组织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进校园主题活动320余次,青少年受教育人数达6.5万余人次。
4、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主题活动。联合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教育局在全区中小学开展食品安全“大讲堂”、食品安全知识“大比拼”、“安全小博士”大评选、倡议“光盘行动 你我同行”、辨别“垃圾食品”小游戏等形式,进一步引导学生科学饮食、健康饮食、安全饮食,增强学生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近年来组织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主题活动300余次,青少年受教育人数达5.8万余人次。
5、开展防校园欺凌普法宣讲活动。联合区检察院、区法院、区教育局在全区中小学组织开展“守护青春,向校园欺凌说‘不’”法治讲座,组织学生自编自演自我保护情景剧,签订《杜绝校园欺凌承诺书》等形式,“以案释法”讲解校园欺凌案例,切实增强学生反欺凌意识,提高学生应对能力,懂得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近年来组织开展防校园欺凌主题活动350余次,青少年受教育人数达7.2万余人次。
6、开展环境保护进校园主题活动。联合区生态环境局、区教育局在全区中小学组织开展“垃圾分类我先行”、“我是环保小卫士”、“美丽中国 我是行动者”等活动,通过为学生们上一堂环保知识专题讲座、发一份《垃圾分类我先行倡议书》、办一场“亲子环保时装秀”、分享一些节约小窍门等形式,切实增强学生与家长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与家长主动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近年来组织开展环境保护进校园主题活动330余次,青少年受教育人数达6.7万余人次。
7、开展禁毒宣传教育进校园主题活动。联合区公安局、区禁毒办、区教育局结合“6·26”国际禁毒日,在全区中小学组织开展“平安法治进校园 筑牢校园平安线”、“抵制毒品 参与禁毒”等活动,通过组织学生上一堂禁毒课、观看一部禁毒宣传专题片、进行禁毒宣誓、在横幅上签名承诺等形式,增强学生识毒、拒毒、防毒的意识,引导学生珍惜生命、远离毒品。近年来组织开展禁毒宣传教育进校园主题活动340余次,青少年受教育人数达7万余人次。
【活动特点和效果】
一是强化制度保障,筑牢普法根基。相继出台《关于在全区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关于贯彻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实施办法》《大丰区关于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在全区建立以案释法制度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要求抓好青少年学法用法,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制定“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清单,签订普法责任书,细化相关职能部门在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中的工作职责。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普法能力。组建了百人“七五”普法讲师团、同心普法宣讲团、“以案释法”宣讲团等法治宣传教育骨干队伍,将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宣讲团的宣传重点。聘请了一批政治素质高、宣讲能力强、精通法律知识的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担任中小学法制副校长,50余名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志愿担任中小学法律顾问,实现了全区中小学法制副校长、法律顾问100%全覆盖。
三是创新普法形式,增强普法实效。根据青少年的学法需求,定制青少年普法菜单,通过“清单式”、“体验式”、“菜单式”、“文化式”、“云端式”“主题式”六式普法形式,组织开展模拟法庭、参观警示教育基地、法治文艺演出、法治情景剧、法治课、法治报告会等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将法治课堂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提高青少年法治教育学习的体验感与获得感,提升青少年的法治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