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近年来,宁德市古田县在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基层依法治理,扎实推进法治乡村建设,重新树立以法治培植、法治扶持和法治护航“中国食用菌之都”发展战略,走出一条适合古田县基层法治建设的道路。
【任务措施】
(一)健全制度体系,打响乡村建设“持久战”
1.出台相关指导文件,建立法治乡村建设工作体系。出台《古田县法治乡村创建实施方案》《古田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法治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古田县普法办关于深化开展“法律进乡村(社区)”活动的工作意见》等指导文件,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司法行政机关牵头实施,组织、宣传,农业农村、民政等部门齐抓共管的法治乡村建设工作体系,将法治乡村建设纳入法治建设整体规划和乡村治理总体规划,构建基层执法、司法保障、农村普法“三位一体”工作机制。
2.规范涉农领域行政执法行为。建立有部署、有督查、有反馈、有整改的法治乡村建设工作机制,持续规范涉农领域行政执法行为,配合推进农业领域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理顺执法主体资格,开展执法人员资格审核认定工作。通过案卷评查、网上检查、定期调度等方式,对农业领域的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检查,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
3.聚焦基层自治,引导推动乡村强化“四民主两公开”制度。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健全农村社区协商议事制度;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完善监督制度,群众关注的干部不廉洁、村(居)务财务不透明、村(居)级工程项目暗箱操作、集体资产流失等热点问题逐步解决,实现了透明村(居)务的“阳光操作”;依托古田本地特色“围桌茶谈”机制,建立百姓议事、民情沟通、和谐促进的村民说事平台,治理交通、水体、厕所、垃圾等关系村民生产生活的相关问题,不断提升基层法治创建工作水平。
4.创新发展新时代基层人民调解新模式——“晨巡晚议”制度。不断坚持发展新时期“枫桥经验”基层人民调解新模式,为推动平安古田建设提供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一是借助重要乡贤的影响力。汇聚乡贤力量,贡献集体智慧,发挥好乡贤资源优势、人脉优势,参与调解中,更好地引导群众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去。二是借助德高望重老干部的余热。老干部们生在家乡,长在本地,有着数十年的工作阅历,更能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实际情况,梳理矛盾纠纷焦点,掌握化解矛盾要点,他们调解意见和建议,往往能够“接地气”,容易得到双方当事人接受认可,此外他们在在调解技巧方法上更好做好“传帮带”。三是借助党员干部的公信力。党员干部长期扎根农村,具有人熟、地熟、村情熟,自身作风硬、威望高、能力强,组织老干部投身到帮助化解邻里纠纷、民生矛盾等活动中去,在听争言、辩明理、断是非上具有显著优势。
(二)护航中心工作,打响法律服务“攻坚战”
1.不断深化基层民主法治创建。制定下发《古田县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巩固提升工作方案》,从政策上引导推进全县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各基层司法所通过进村开展“两委”干部和“法律明白人”法治培训等,进一步加强对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督促指导。目前,全县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率达100%,鹤塘镇南阳村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水口镇溪岚村等11个村(社区)荣获“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2.不断延伸公共法律服务。整合法律援助、公证、律师事务所等资源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提供声讯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引导。建立律师、法律工作者“公聊+私聊”微信群,全县14个乡镇(街道)、289个村(社区)法律顾问覆盖率达100%,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目标,并在各乡镇(街道)、县人武部、法院、妇联、看守所等成立法律援助工作站22个。2016年以来,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68件,办理公证13708件,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724起。2017年7月“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开通以来,共提供法律咨询465人次。
3.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宣传工作。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关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发布《古田县新冠肺炎疫情法律责任风险告知书》,制作《普法课堂:新冠肺炎防控法律知识50问》,组织普法志愿者们下沉一线,积极参与到村疫情防控管理工作中去,带头号召村民不串门、不聚餐,梳理湖北籍外来务工人员,关注新市民老家返程情况,依法防控、依法治理,用实际行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期间共开展疫情相关法律法规活动630余场次;开展“法治暖企”行动,组建公益法律服务团,针对企业需求开展“一对一”“面对面”“点对点”专业法律咨询服务,为复工复产企业提供法律意见建议100多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4起,用法律为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加强疫情期间公证、法律援助“无证明”办理,推行网络、电话、微信等“零接触”在线调解,为受援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0.62万元。
(三)巧融本地特色,打响法治文化“阵地战”
1.创优阵地,让普法宣传润物无声。突出法治文化传播,挖掘菌都文化、库区文化、侨乡文化中的法治元素,将村级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与民主法治创建、精神文明建设、村特色文化相融合,通过法治元素的“渗透”和“植入”,实现与平安建设、党建阵地、农村文化礼堂、社区文化家园等阵地的合力共建,推进农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从“独唱”到“合唱”的转变,形成村级法治文化特色示范群。利用文化公共服务设施开展公益普法,结合“一镇一孝廉”创建活动,着力打造古田特色品牌。目前,全县共建设县、镇、村三级规模法治文化阵地58个。
2.巧融作品,让普法宣传入脑入心。充分挖掘本地文化中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和法治元素,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创造性地融合转化,相互渗透,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广大群众的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创作法治“微闽剧”,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学习党内法规等,融入与民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有效破除老年人这一普法“困难户”屏障;创作原创普法歌曲、快板唱作等作品,以说唱宣讲方式传播法治文化之声,将乡村振兴战略、《宪法》等知识娓娓道来,让家风家教、依法治国理念传达到每一方寸之地。2016以来,全县创作法治文化原创作品23件。
【特点和效果】
古田县法治氛围日渐浓厚,法治体系日臻完善、法治图景日益清晰,全社会法治观念进一步增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古田县改革发展稳定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近年来,我县先后被评为“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全省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