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山西省沁县故县镇后河村位于县城西南25公里处,距离镇政府1.5公里,总面积4530亩,有耕地面积1970亩,荒山2600亩,林地1320亩,以传统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产业发展主要是设施蔬菜,目前已建成日光温室大棚20座,春秋冷棚29座,且已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全村168户,501口人,有劳动力210人,党员28名。自开展“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以来,后河村在县委政法委和县司法局的正确指导下,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核心内涵和精髓要义,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法治为目标、群众为依靠、创新为动力,积极推进“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

故县镇后河村积极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工作案例

【任务措施】

(一)领导重视,完善创建网络。一是成立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组长,村委主任担任副组长,支部委员、村委委员任成员。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两委”班子成员协同配合的工作领导机制。二是深入进行广泛动员,为确保“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工作取得实效,领导小组结合实际不定期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创建各项工作。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村法律顾问现场以案说法等形式,进行各类法治知识宣传,使活动真正做到组织到位、认识到位、宣传到位、责任到位。

(二)五治融合,完善基层治理。一是高标准打造综治中心,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一步对功能室进行科学划分,建立了集群众接待、矛盾调解、网格管理、扫黑除恶、法律服务等功能齐备的村级综治中心。二是新建500平米法治文化广场一座,配套宪法、劳动法、婚姻法、青少年保护法、扫黑除恶、垃圾分类等宣传内容,大力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三是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通过评选“十户联创、文明之星”、寻找“后河好人”、凡人善举等,不断提升群众道德素养。四是注重矛盾调解为群众解难。组织村内有威望的老人、老党员、退休老干部成立了品牌调解室,积极化解村内各类矛盾纠纷,2019年,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起,实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三)建章立制,完善组织机构。一是从建章立制入手,夯实民主基础,从根本上取信于民。后河村根据自身实际,依据《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了一套健全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把村务管理事项用规约的形式固定规定下来。根据自治章程的规定,建立了村民代表大会为决策机构,以投票表决形式选举出的村民议事监督委员会是村民议事监督机构,以村委会为执行机构的组织形式,形成凡涉及村委会工作的大事,均由监事会进行讨论,拿出实施方案,经决策机构研究决定后,再由执行机构组织落实的工作程序,保证基层治理有理有据,实行“依法建制、以制治村”,确保村委会整体功能的发挥和运行的规范。二是坚持落实民主评议制度。定期组织村委向村民代表大会和村议事监督委员会报告工作,听取意见,接受评议。严格实行“村务公开、制度公开、财务公开”,进一步调动村民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这一系列的制度落实,使村民对关系自身切身利益的大事清楚放心,也提高了村务法治化管理水平。

(四)依法治理,提高管理水平。为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法治观念和民主意识,后河村定期召开“支村”两委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专门学习有关上级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让广大群众明白依法办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依法治理。一是建立了由村主要领导负责的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责任,完善工作制度和议事规则,切实发挥领导小组在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中的领导作用。二是实行了联组责任制,领导小组成员人人包组。同时发挥村内“法律明白人”的作用,紧密配合,协同开展工作。三是综合治理,实现专项治理经常化。围绕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突出问题以及村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经常性的专项法治宣传和整治工作,保障后河村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五)强化宣传,提高法律意识。以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为切入点,主要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利用法治宣传专栏,刊出与村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案例;建立阅览室,配置法律图书,免费对村民开放,使村民真正养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严格依法办事的良好习惯。并根据形势和居民需要,经常开展喜闻乐见的法治教育活动和法治文艺活动,提高村民的自律、自治和自我保护能力。二是依托村内的“法律明白人”建立起一支村级法律宣传志愿者小分队,并定期组织各类法治宣传活动,为确保一方平安,维护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加强法律服务工作,满足村民对法律服务的需要。县司法局为后河村成立了法律服务站,配备法律顾问,免费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协办公证以及为村务管理提供法律意见等,指导和帮助村委会成员提高依法管理事务的水平,提高村民依法办事、依法维权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特点和效果】

“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以来,后河村各项工作实现了法治化、制度化,村民的民主法治意识得到提高,各项事业得到蓬勃发展。一是发展产业。“支村”两委因地制宜,多次会议研究、外出考察,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发展设施蔬菜35亩,由村集体向有经营能力的一般农户和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出租,统一种植西葫芦和西红柿,蔬菜上市后,为每户种植户增收3000元,同时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破零”。二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改善。第一书记、两委干部团结带领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积极联系有关部门争取政策支持,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施安全饮水改造工程,改造蓄水池一座,并铺设管网设施。铺设后河至北集四好公路1.5公里,实施巷道及排水建设1.8公里。新建卫生室一座,整修文化活动广场500平米,整治河道0.5公里,修建漫水坝一座。并大力实施绿化亮化工程,铺设草皮1000平米,种植景观树300多棵,对全村视线范围内墙面全部进行白化。通过积极努力,后河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得到全面改善,美丽富裕的后河村在民主法治精神的引领下将会变得更加文明和谐,法治建设取得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