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持续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立体式、互动式、趣味式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有效提升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爱国意识,区检察院、教育局、司法局、普法办在全区中小学中开展第八届青少年法治文化节系列活动。活动主题为“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活动时间为2020年10月26日至10月30日。
活动包含五项内容:一是举办一次法治宣讲活动;二是举办一场法治作品征集活动;三是开展一次以宪法为主题的晨读活动;四组织一次法治教育主题班会活动;五是组织一次普法第二课堂或社会实践活动。
【重点宣传内容】
结合青少年法律需求,以宪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天津市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若干规定等为主要内容,组织法治副校长、检察官、律师、普法讲师团成员等采取订单式服务,走进校园开展法治宣讲活动,在宣讲过程中穿插法律知识问答,强化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围绕法治宣传主题,以文化作品创作与法治知识普及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宪法、民法典、道路交通安全、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文明行为促进等内容,开展法治征文、手抄报、法治漫画等作品征集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法治宣传教育,提升青少年法律素养。
利用每周升旗活动、晨读时间,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组织开展参与度高、具有仪式感的宪法宣传活动,以朗读宪法原文、宪法征文优秀作品或由老师领读宪法部分章节、条款,学生集体跟读等形式进行,培育青少年学生的宪法意识、国家意识、规则意识,让青少年学生感受宪法的尊严。
各中小学围绕宪法、民法典、道路交通安全、文明行为促进等法治主题,以贴近青少年生活、具有代表性的真实案件为基础,采取法治微宣讲、模拟法庭、法律知识问答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更加直观地接受法治教育。选拔对法律知识学习有兴趣的学生作为“普法小老师”,参与到法治宣传活动中来,增强法治宣传实效。
各中小学利用第二课堂,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活动或观看法治类影片;利用宣传阵地,带领学生走进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法治广场(公园)、法治展馆(室)等进行参观学习,进一步强化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
【活动特点和效果】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相关单位、各中小学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紧紧围绕活动主题,将法治宣传教育与思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让青少年乐于参与、积极体验,切实增强法治宣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实现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以及实践性的有机统一。
(二)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各中小学充分利用校园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形式,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法治宣传教育氛围。区教育局切实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途径展示优秀作品,全角度、多领域、大范围宣传报道,发挥法治作品的普法作用。区司法局、普法办印发一批青少年法治宣传产品,扩大社会影响力,全面掀起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热潮。
(三)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各相关单位、中小学校切实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责任感和主动性,畅通信息沟通渠道,确保了法治文化节活动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