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沙雅县供销社坚持“走访先行、宣教并举、务实推进”的工作思路和“什么问题突出,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结合对口帮扶村英喀勒尕奇村实际,就开展了土地流转方面的法律知识宣讲,现将宣讲活动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英喀勒尕奇村位于英买力镇以北5公里处,辖有三个村民小组,村民313户1181人,耕地面积5557亩。有村干部6人,党员25人,团员51名。该村人多地少,农民非常珍惜自己的土地,近两年又有部分土地流转,在流转过程中,土地纠纷案例也大大增加。从而使在法院在审理这种案件时处理方法方式是否得当对促进农民满意、农村土地的合法、高效流转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重点宣传内容】
(一)农村土地纠纷的形式
根据统计,我们发现土地纠纷主要有以下几种:
1.承包合同履行纠纷。表现在:违法收回已经发包给农户的承包地;利用职权变更、解除土地承包合同;借调整之机随意提高承包费;强制收回农民承包地搞土地流转,假借少数服从多数强迫承包方放弃或者变更土地承包经营权而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等。
2.承包合同效力纠纷。涉及承包合同是否合法、有效的问题以及无效合同的处理问题。
3.侵占土地使用权纠纷。往往在土地的使用过程中,因为土地都是大面积的,界限不是很明显,两农户之间在种植过程中会互相侵占,各不相让,从而提起诉讼,但是案件标的比较小,但处理起来比较麻烦。
(二)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的成因
1.因拖欠土地承包费引发土地纠纷。有的村民承包方不按照约定履行合同,不主动交纳承包金或故意拖欠承包金,导致村委会等经济集体组织提起诉讼。还有就是村民把自己的土地转包后,次承包人不按约定缴纳承包费引起诉讼。
2.因土地承包合同不规范引起纠纷。主要表现在:有的承包土地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合同,只有口头协议,或者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导致双方对承包合同内容认识不一致,从而发生纠纷;有的合同对承包土地的面积、地点、四周的土地界限的表述不明,从而产生纠纷;有的土地承包合同对承包期限约定不明,有的是对承包费用的约定不明因此产生纠纷。
3.侵害承包户土地经营使用权引起纠纷。一种是随着农村税的取消、粮食价格的上涨、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和城市务工环境的恶化,部分农民回流农村要求实际耕种人,而实际耕种人在利益面前不愿轻易交回承包土地,引发了一些纠纷。另一种是在承包合同履行过程中,新一届村委班子上任后,否认原合同的效力,私自变更合同条款或对标的物重新发包。因为前几年订立的合同,一般期限较长,承包费基数较低,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有的发包人以合同承包费不合理为由,单方决定提高承包费,或者单方终止合同,另行发包,侵害了承包户的合法权益,导致纠纷发生。
【活动特点和效果】
在举办法治宣讲活动期间,供销社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着力于提高广大群众法律素质,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化解社会矛盾,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大宣传力度,法律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社会群众开展专项宣传和法律咨询服务,并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一些法律热点问题进行解答,引导群众正确适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通过开展此次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不仅增强了干部职工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还让群众广泛而深刻地了解了法律知识,坚定了法治信念,为共同构建和谐社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