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为进一步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观念,激发基层群众学法的积极性、守法的自觉性和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并积极参与学法、用法、普法活动,2019年5月,宁国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全市村(社区)设置“普法加油站”,推广实施“普法微积分”, 将构建完善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与满足群众学法需求相结合,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与群众个人学法活动相结合,推动形成与城乡发展相协调、与公共文化服务相补充的普法新模式,助力普法提质增效。
【重点宣传内容】
一是明确方案覆盖范围。“普法微积分”实施方案在设计上充分体现开放性和兼容性,活动对象从所辖的全体村(居)民,拓展延伸到在各村(社区)长期居住、投资兴业的外地居民,以村(居)为组织实施单位,以村(居)民为基础积分单元,建立明细到个人的积分管理档案和积分兑换卡,保证“普法微积分”活动的纵深覆盖,达到全体村(居)民共同参与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总目标。
二是严格规范积分管理。建立公开透明的积分管理模式和长效合理的积分运行机制。各乡镇、街道所辖的各村(社区)针对“普法微积分”活动实施多级管理办法,以专人负责和村(居)民民主监督为主。总负责人为各村(居)委会主任,村(社区)安排工作人员专人负责积分登记管理、定期统计,邀请村(居)民代表为积分管理监督员,全体村(居)民亦可对微积分管理提出意见建议,进行民主监督。
三是科学设置积分规则。每个“普法微积分”兑换处都公示了积分规则的详细说明,村(居)民所参与活动的类别、时长为要素,以活动效果影响为相关变量,细化积分规则。例如:有效参与一次镇级集中普法宣传活动积5分,有效参与一次村级集中普法宣传活动积3分;在村图书室学习法律知识每1小时积1分,全家集体观看法治类节目、书籍每1小时积2分;有效化解邻里矛盾纠纷一次积5分,建设特色家庭法治文化阵地积5分等等。每个涉及积分的项目都会根据不同权重赋予相应积分值,对于没有具体列举的积分项目,实行弹性的灵活赋分原则,根据活动所产生的的实际效果赋予相应的分值。
四是充分发挥积分效用。“普法微积分”积分效用体现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两方面。在物质层面上,凡是参与活动的村(居)民都可以凭借相应活动累积的积分,在各村(居)委会为民服务中心进行兑换登记,将相应积分兑换相应法治礼品或者书籍,兑换后原有积分清零,可重新参与活动获得积分继续兑换。在精神层面上,各村(居)民在参与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各项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法律知识、提升了自身法律素养和用法能力,同时传播了法治文化、培育了法治氛围。“普法微积分”活动的深入开展也带动了宁国市“法治家庭”的建设,并发现、培养了一批“法律明白人”和“法治带头人”, 引领更多的村(居)民参与到“普法微积分”的活动之中,为基层普法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能,使得基层普法工作不断向前发展,进入到良性的有益循环。
【活动特点和效果】
“普法微积分”活动推行以来,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热烈支持,是村(居)民参加法治宣传活动的重要环节、学习传播法律知识的重要途径以及参与邻里矛盾纠纷化解、法治文化作品创作、建设家庭法治文化阵地的重要抓手。“普法微积分”活动紧抓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这一重点,在组织领导上由基层民主自治组织引导群众实施,避免了活动的行政化;在方案设计上突出开放性、兼容性,能够最大限度的覆盖和最大效率的服务群众;在活动开展上彰显灵活性,因地因时制宜,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多样的活动参与形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有效开展活动,达到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积极性、培养村(居)民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的目的。
“普法微积分”活动是对普法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尝试和有益探索,发挥了助力普法工作提质增效的作用。“普法微积分”推行以来,这种广泛激发群众参与法治建设的活动形式就广受好评,使得村(居)民的活动参与率更高、学法积极性更强、整体普法氛围更加浓厚。虽然每个人参与的 “微积分”的具体活动都很“微小”,但当万千群众都投入其中,便可凭微微细流汇聚成汪洋大海。“普法微积分”积累的是人民群众对法治的点滴信仰,释放的是建设法治中国不变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