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威海市环翠区切实为市域社会治理提供“法治保障”

自威海市创造性提出“六治一网”市域社会治理的整体工作思路以来,环翠区司法局围绕“六治融合、一网联动”工作模式的部署要求,聚焦建设现代化幸福威海首善之区总目标,紧扣环翠区“六治一网”工作的具体安排,大力推进全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通过“三变三取代”,为环翠区“六治一网”区域社会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2018年,环翠区获评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9年获评“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市区”荣誉称号。

【任务措施】

(一)变工作格局,以“互联互动式”取代“单向输出式”

一是下沉“全科网格”,将“谁执法谁普法”工作机制巧妙融入吹哨报到“全响应”平台。将司法局服务基层各项职能进行充分整合,积极融入环翠区构建的“基础网格—社区网格—片区网格”三级网格管理体系。通过镇街、执法力量、职能部门下沉网格的常态化机制,实现了基层事项“组团式”治理服务,有效消除了在法律服务工作,尤其是普法工作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各单位部门各自为阵、唱独角戏“零星普法”的现象明显改善。

二是采取“前店后厂”工作思路,将法治教育与政法宣传有机融合,搭建一站式法律服务平台。环翠区司法局凭借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宣传中心、机关办公区“分工不分家”的资源优势,日常通过“请进来”的方式对全区机关干部和广大居民开放,让“机关开放日”走向常态化,解开司法行政“神秘面纱”。目前,环翠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已累计接待78次11780余人次的观摩学习。同时高度重视法德共建,2017年,投资30余万元打造的环翠区法治公园,获评“全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目前,全区共建设各类规模的法治小公园共计24处。

(二)变传播形式,以“生动数字式”取代“传统看板式”

一是融合新老媒体,努力实现“全时空”。近年来,区司法局在原有报纸专栏、法治电视栏目、广播公交广告等平台基础上,深入结合群众法律服务需求,大力探索开拓新媒体领域。在建设区法治公园和普法展厅时,即开始创新采取“扫码学法”模式,多次受到省市领导肯定。官方微信、微博2017年即开通使用,全力打造便捷网上“法律淘宝”:微信端汇聚全区法律服务资源,构建“环翠区公法地图”,在全市率先引进AI法律咨询机器人,实现自助式法律服务;2019年1月,环翠区司法局官方微博获评“2018年度山东最具影响力司法系统政务微博”。实体平台、在线服务、智能服务,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实现法律服务24小时全在线,保证群众随时随地都能得到一手法律资讯。2018年10月,2019年8月,司法局主要领导两次参与山东广播电台乡村振兴栏目,面向全省推广环翠司法行政和普法工作典型经验。

二是推广优质载体,贴近民生“接地气”。2019年12月开始,积极推广威海市普法办编印的《百姓法治宝典》,其汇集近50个百姓常见法律问题专题,融入本地地方性法规解读,并同步配套手机APP,通过扫码实现随时随地免费享受优质在线法律服务。区司法局按照市中区优先、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优先的原则,在鲸园、竹岛街道开展试点,在张村、环翠楼、孙家疃街道有序铺开,多方发力深入推进基层治理和法治乡村建设。

(三)变工作思路,以“对点聚焦式”取代“笼统宽泛式”

一是聚焦重点人群,吹响多方联动“集结号”。领导干部和青少年是“七五”普法的重点对象,区司法局始终长期关注并开展精准普法。一方面规范化化送法进机关,凝聚队伍法治建设合力。扎实贯彻落实党委(党组)书记带头讲法制度,把学法用法情况列入班子和领导干部年终述职内容,将法治教育工作融入机关干部考试、精神文明创建、干部培训课程,提升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意识。区普法办制作发放2版领导干部主题书签1700多套,发放《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读本》及宪法读本3000余本;组织部门开展“环翠讲堂”等培训班60余期,受教育干部1万余人次,组织镇街、单位开展专题培训70期,各类培训活动366场、培训干部41500人次;宣传部门组织开展菜单式宣讲、“树典型、学先进、爱英模”宣讲活动3000余场次,受众人群达10万余人次。另一方面特色化送法进学校,培育青少年法治精神。2016年起陆续启动“以法立人,以法育人”“大手牵小手、学法齐步走”系列活动,定制印发青少年普法书签3000余套,举办青少年网络知识竞赛,提供4类普法点单课程。2019年启动“打卡通关式”互动普法项目——青少年法治训练营,通过机器人互动、答题飞行棋、模拟法庭等环节设置,搭配发放《法律校园行——青少年法治教育读本》,让青少年在趣味活动中潜移默化增强法律素养。在此基础上推动法治校园建设纵深发展,2017年在全市创新开展“一学校(幼儿园)一法律辅导员”活动,为全区46所中小学、幼儿园选配律师担任法律辅导员,提升师生法治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开启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新局面。

二是聚焦重点事件,把握舆论引导“风向标”。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区司法局一方面依法答疫,在环翠区政府网站、“法治环翠”公众号上推出“疫情防控法律咨询”窗口,设置13大类常见问题板块,提供22份实用法律文书,以真实案例深入浅出解读法律条文,畅通战“疫”法治保障绿色通道。疫情期间全区网站、微信、微博等媒体发布信息1840余条,发放宣传材料5万余份。另一方面主动作为,组织律师参加“疫情防控律师公益服务团”和“外贸企业微信服务群”,村居法律顾问每周电话微信走访宣传,局主要负责同志呼吁并带头参加志愿服务,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不仅如此,此前针对“5.9重大交通事故”、宗教矛盾频发、温泉学校食堂曝光、银信融资等热点问题,区司法局均第一时间有效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刊发特稿,引导舆论方向,提升群众虚假消息鉴别力。

【特点和效果】

环翠区司法局紧紧围绕全市“六治融合、一网联动”工作模式的部署要求,聚焦建设现代化幸福威海首善之区总目标,紧扣环翠区“六治一网”工作的具体安排,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创新性地开展“三变三取代”,大力推进全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为全市“六治一网”区域社会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2020年9月,环翠区荣获首批“山东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市、区)”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