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今年以来,泰州市海陵区根据群众法治需求,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精准网络平台,将市民个体和普法社会组织群体有机结合,升级打造市民及社会组织法治信用系统,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重点宣传内容】
(一)加快孵化培育,为进行动态化管理筑牢基础
海陵区现有律师协会、街道社区矫正协会等各类社会组织6个,在充分挖掘社会组织雏形的基础上,海陵区出台了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方案,建立了孵化培育制度,根据镇(街)地域特色,大力发展专业法律服务组织,成立了稻河法律服务中心、润泰法律服务协会,“我爱我家”综合服务驿站、城中“法治快车”法律服务中心、“洋娘舅服务社”等各类社会组织19个,在海陵区各镇(街、园区)实现了全覆盖。
(二)加强点面结合,构建覆盖广的网络体系
在系统设置上,海陵区加强点面结合,做好“三个结合”,构建起广覆盖的网络体系。一是将对社会组织群体和社会组织成员考核有机结合,已成立的社会组织,组织成员可填报活动内容,社会组织作为群体累加统计分数,分数作为社会组织参加公益创投、政府购买服务、年终等级评估的重要依据。二是将吸引社会组织成员积极参与和志愿群众主动参与相结合,该系统不仅面向所有社会组织成员,鼓励社会组织成员积极参与活动,而且也通过积分有奖兑换的形式鼓励热心公益事业的群众主动参加,群众可以提供社区矫正心理矫治服务,参与调解、组织法治文艺演出、参加法律义工活动等司法行政服务,在系统上传图片、文字等相关佐证材料,审核通过后即可赢得相应积分,积分可以兑换法治礼品,优先享受公证、法律援助等服务等。三是将群众申请参与志愿活动和申请成立加入社会组织相结合。普通群众可通过系统,填报个人专业优势和特长申请加入某类社会组织,或申请成立某类社会组织,进行初审后进入海陵区凤城司法行政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进行孵化,打造了普通群众参与司法行政社会组织的渠道平台,推动了司法行政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社会化建设。
(三)细分功能分区,完善各项工作运转流程
该系统细分了功能分区,分为“申报组织”“加入组织”“活动开展”“积分中心”等栏目,每个栏目设置了子栏目,并有问题解答、在线提问等互动区域,功能分区合理,划分细致。每个栏目都有详细的说明,一目了然。在此基础上,系统对各类工作流程进行了规范,规范了社会组织的日常管理和工作服务制度,公示了社会组织运转流程图、群众参与司法行政志愿活动的流程和社会组织申请、孵化流程,方便群众操作,规范了社会组织的申请、孵化、管理流程。
(四)建立动态管理,放大工作成效
该系统既是对个人信用积分的统计,提升了群众普法的积极性,又实现了对社会组织的动态绩效考核,并且经过公示,宣传了司法行政工作和司法行政类社会组织,公示了社会组织的相关信息、活动情况,构建了公平、公正的绩效考评体系,在社会组织内部和社会组织之间引发赶学比超的良好氛围,引导社会组织开展各类丰富多彩,趣味性强、专业性高的各类活动,提升了基础型社会组织的服务效能。据统计,今年海陵区社会组织已开展各类活动56次,服务群众342人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活动特点和效果】
海陵区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细化条目框架,调试推出网页版,增加创投项目申请、审核等相关流程,并在全区进行推广使用,构建社会组织和个人法治信用体系,推进社会组织的动态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刊登在《江苏法制报》头版头条,被泰州电视台多次宣传报道,在省司法厅现场会上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