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2018年8月30日,杭州市启动以“宪法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全市中小学生宪法主题书法篆刻作品评展活动。本次活动中小学生紧紧围绕宪法为主题进行艺术创作,经初赛、复评、现场决赛,共历时三个多月。报名截止日前,共收到来自全市400多所中学(含职高)、小学的2500余件作品。经西泠印社社员和杭州市普法人才库专家评审,经过初评、复评,最终入围228位作者。11月18日下午,书法篆刻作品现场决赛在杭州市高级中学举行。经西泠印社社员和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的专家评审打分,最终评出金、银、铜和优秀奖。为扩大宣传面,获奖作品于12.4国家宪法日暨首个国家宪法宣传周期间在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起草地——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开展,展览面对公众开放。同时,在开往国家宪法日的地铁2号线上,部分本次比赛获奖作品展现在“当书法篆刻与宪法相遇”主题车厢里。书法、篆刻与宪法相结合,一幅幅作品展现了当代中小学生对宪法的认识和感悟,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下了法律的种子。
【重点宣传内容】
这次宪法主题活动“宪法在我心中”为主题进行书法篆刻创作。活动启动之初,组委会为了能给参赛的孩子们一些艺术创作的启发,引导孩子们学习宪法、尊崇宪法的热情,专门整理了宪法学习资料,发布在微信公众号和“杭州普法网”上。本次活动,宪法通过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走进校园,再以艺术的形式润泽校园。
(一)宪法主题鲜明
宪法主题书法篆刻作品评展活动要求中小学生紧紧围绕宪法为主题进行艺术创作。2018年是“宪法在我心中”为主题进行创作,2017年是“宪法走进你我艺术润泽校园”。活动旨在在通过宪法与艺术创作相结合的方式,引导青少年深入学习宪法法律,提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去年,我们组织了2017(首届)杭州市中小学生宪法主题书法篆刻评展活动,反响很好。在今年‘修宪之年’开展第二届评展活动,更具有重要意义。”杭州市普法办副主任、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巡视员王正航说。
(二)参赛数量多范围广
自文件下发后,各地各学校高度重视,积极组织。2018年,活动组委会共收到2500余件作品,相较2017年的1200余副作品有大幅度增长。经西泠印社社员和杭州市普法人才库专家评审,经过初评、复评,最终入围228位作者,并于11月18日在杭州高级体育馆进行现场决赛。这次参加比赛的中小学生来自全市400多所中学(含职高)、小学。不仅主城区学校组织积极参赛,而且来自淳安、富阳、建德等学校也组织学生积极参赛。
(三)参赛作品质量高
作品质量高,体现在学校和学生的重视程度上。据了解,全市多所中小学学校都积极组织,“十里挑一”来参加比赛。该比赛由西泠印社社员和市普法人才库专家进行评审。众所周知,西泠印社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国际性的研究印学、书画的民间艺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西泠印社和普法专家从文字造诣和法治内容两方面进行打分, 评出优秀作品一、二、三等奖。为增强了青少年对国家宪法日的理解,选择“12.4”国家宪法日前后举行颁奖仪式。优秀作品在新中国的宪法诞生地——杭州“五四”宪法历史资料成列馆面向公众展览,进一步扩大影响力。2017年优秀作品在印学博物馆进行展览。
(四)“融媒体”广泛宣传
积极发挥“融媒体”作用。在网络上,浙江新闻客户端、杭州日报、浙江法制报、凤凰网浙江频道持续开展报道。在纸媒中,杭州日报、浙江法制报、都市快报等多家媒体参与报道。在公交地铁上,《阿普说法》制作专栏对活动各环节进行报道,节目覆盖全市所有公交地铁。同时,制作现场活动的短视频线在“杭州普法”抖音号上播放,提高了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增强青少年群体尊法学法守法的意识。
【活动特点和效果】
以宪法为主题的书法篆刻作品评展活动连续两年成功举办,受到了全市中小学生的喜爱。这充分展现了杭州市青少年普法工作创新载体,注重传统文化传承,体现了杭州市对青少年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宪法在我心中”为主题,既有中小学生学宪法的法治特色,又体现了书法篆刻的文化传承,寓教于乐。通过活动,中小学生对宪法的理解将更加立体,使宪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孩子们心中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