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为让聋哑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其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2018年12月13日上午,由泗洪县司法局、泗洪县人民法院、泗洪县特殊教育学校牵头,组织特殊学校40余名聋哑学生参与了县法院公开开庭审理被告人姜某某、徐某某(均系聋哑人)盗窃一案的庭审旁听。合议庭在手语老师的帮助下,有条不紊地进行了庭审调查、举证质证、庭审辩论,虽然孩子们听不见声音,但仍旧挺直腰杆,目光在被告人和手语老师之间来回转换,仔细“听”审判长的问题。这场现身说法的庭审,让孩子们对法律产生了敬畏之心,把法律的种子根植于他们心中。庭审结束后,审判长还结合案例情况讲解了违法犯罪的构成要件、社会影响、心理影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处罚等内容对旁听的聋哑学生进行了法治教育,告诫他们坚决不能触碰法律的底线。

泗洪县聋哑学生旁听庭审接受普法警示教育

【重点宣传内容】

本次公开审理的两名被告人均为聋哑人,均有多次盗窃前科,此次盗窃作案也是选择人数较多的乡下集市并窃得2部苹果手机。组织聋哑学生前来旁听,告诫他们即使有身体有残疾,触犯了刑法,也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一个多小时的庭审中,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们,通过手语老师同步了解案情和审判情况,目光在手语老师、法官、公诉人、辩护人、被告人之间来回转换,用眼睛来“听”庭审对话。“听”到被告人因交友不慎,多次实施犯罪,如今再次被捕受审,学生们感慨良多,叹惋被告际遇的同时,也明白了“自律”、“益友”的重要性。这场身临其境的庭审,让孩子们对法律保持敬畏之心,将守法、敬法的种子根植于他们心中。随行老师表示,这些孩子由于自身的生理缺陷,缺乏与社会的有效沟通,是非观念不强,易受他人引诱犯罪。通过旁听庭审这种生动直观的方式,既体现出法院对于特殊学生的关怀,又使这些孩子们直观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和违法犯罪所带来的严重后果。通过旁听庭审让特殊青少年认识法律、遵守法律、敬畏法律,并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呼吁社会各界对未成年尤其是特殊青少年群体的共同关注和法律保护,齐心协力帮助他们在法治的蓝天下茁壮健康成长。

【活动特点和效果】

一是针对性强。残疾人属社会弱势群体,对这一群体的关怀和帮助,无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体现。目前,残疾人中特别是聋哑人犯罪现象越来越多,并且呈现低龄化趋势,社会各界对此深感痛心。而对司法机关办案而言,打击犯罪固然重要,但如何加强聋哑人的法治教育,如何预防聋哑人犯罪是当前弘扬司法权威、维护公民权益、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任务。相对于健全人群,残疾未成年人更需要普及法律知识,预防犯罪行为。然而,平时的法治手语授课的效果并不理想,他们更想看到身边的真实案例,更愿意倾听同类人的现身说法,此次组织聋哑学生参与旁听,平时上课的老师担任翻译人,为聋哑学生近距离感受庭审现场,学习刑法知识,感悟法律权威提供了便利条件。对于残障人士犯罪,惩罚只能作为一种手段,教育和预防才是目的,这种当庭教育,起到了很好的警醒作用,能让这些学生从小就对法律产生敬畏之心,做合法公民。

二是警示教育效果显著。聋哑学校老师表示,以前通过聘请法制副校长等形式到学校进行普法讲座,效果不太明显。通过现场旁听这堂特殊的教育课,学生们直观感受了法律的威严和违法犯罪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这种警示教育的效果更明显。旁听席上“议论纷纷”,虽然学生们不能用言语表达,但并不妨碍他们对庭审展开激烈的“讨论”。庭审期间,学生们舞动着灵活的双手,通过问话和老师手语了解到案情和审判情况,目光在手语老师与被告人之间来回转换,用眼睛来“听”他们的对话。用眼睛来“听”案件审理的过程,用“手势”来体现自己对案例的理解,同时表达着他们参与庭审的激动心情,也传达着组织学生旁听得到的热烈反响。

三是线上线下宣传教育,双管齐下。线上,通过现场旁听庭审,让聋哑这一特殊群体清晰的知道不能把自身“缺陷”作为作案优势,不能把法律的宽容当成纵容。现场“旁听”庭审让同学们更直观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和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线下,庭审活动结束后,通过微信公众号将本次庭审活动的主要内容广而告之,让更多的人了解本次庭审活动,点击率达500余次。本次旁听庭审活动,让残疾这一特殊群体更加遵法、学法、守法、用法,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残疾这一群体的普法教育中去。 四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模式,加大对聋哑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未成年聋哑人是当前社会中最为困难的弱势群体之一,近年来聋哑少年受引诱、拐骗、被迫从事违法犯罪现象日益突出,法院在审判实践中也经常会遇到一些聋哑人犯罪和侵犯聋哑人案件。为了使聋哑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今后得到更为有力的保护,让他们有一个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远离暴力和伤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大对聋哑学生的法治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鉴别能力,尽可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宣传、法律帮助、心理咨询等工作,关爱未成年人,关爱残疾学生,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