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2018年7月14日至8月25日,广州市白云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组织350多名市民开展了8场食品安全“科普游”活动。通过组织市民走访参观王老吉、乐百氏、名花香料等九家知名食品生产企业,展示优秀食品企业安全控制工作环节和生产措施,以人工讲解、视频播放、有奖知识抢答、参观学习等形式广泛宣传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生产标准,不断加深市民对食品安全的了解,引导广大市民深入接触食品安全工作,增强对我市食品安全的信心。
【重点宣传内容】
1、我国2015年10月1日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中,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体现在哪里?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依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并充分考虑食用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参照相关的国际标准和国际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并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向社会公布,广泛听取食品生产经营者、消费者、有关部门等方面的意见。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由医学、农业、食品、营养、生物、环境等方面的专家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的代表组成,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等进行审查。
第三十一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其网站上公布制定和备案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供公众免费查阅、下载。
对食品安全标准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及时给予指导、解答。
第三十二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监督、农业行政等部门,分别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修订食品安全标准。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监督、农业行政等部门应当对食品安全标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汇总,并及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通报。
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行业协会发现食品安全标准在执行中存在问题的,应当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什么是食品添加剂?
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五十条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它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包括营养强化剂。
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包括酸度调解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增味剂、防腐剂、甜味剂、增稠剂、香料等。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范围要求和使用量的规定,《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明确规定了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名称、每个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等内容,同时还明确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包括基本要求、使用条件、带入原则等内容。国家、省、市、区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会定期或不定期对生产企业或经营企业的食品进行抽检,如果发现存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添加剂的违法行为,会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进行处罚。
3、如何判断食品标签是否标识规范合法?
关于标签的规定,合法就是要符合《食品安全法》,规范就是要符合《GB 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28050-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对消费者来说,可以掌握以下标准:(1)如果是预包装食品,那么消费者看其是否按《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标识,即: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明下列事项:
(一)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
(二)成分或者配料表;
(三)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四)保质期;
(五)产品标准代号;
(六)贮存条件;
(七)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
(八)生产许可证编号;
(九)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应当标明的其他事项。
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其标签还应当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标签标注事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2)如果是散装食品,则根据《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八条:“食品经营者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以及生产经营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
4、乳制品和乳饮料有什么区别?
乳制品,指的是使用牛乳或羊乳及其加工制品为主要原料,加入或不加入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辅料,使用法律法规及标准规定所要求的条件,经加工制成的各种食品。
乳饮料,应该叫作“含乳饮料”,含乳饮料是以三分之一以上的鲜乳或者乳制品,加水及一些食品添加剂等制成,两者可以通过标注的蛋白质含量加以区分。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纯牛乳、纯酸牛乳(即我们平常所说的纯牛奶、酸奶)蛋白质含量不得低于2.9%;调制乳中蛋白质含量不得低于2.3%;乳酸饮料和酸酸乳饮料蛋白质含量不得低于1.0%;而乳酸菌饮料蛋白质含量不得低于0.7%。因此纯牛乳、发酵乳、风味发酵乳、调制乳等(常见的产品有纯牛奶、风味酸牛奶、旺仔牛奶等)蛋白质含量高于2.3%的产品都属于乳制品,而蛋白质含量低于2.3%的产品一般都是乳饮料,常见产品主要有酸酸乳、优酸乳、AD钙奶等乳酸饮料和乳酸菌饮料。
消费者选择乳制品的时候可以查看产品标签标识,分清楚该产品是乳制品还是乳饮料。首先,要看产品的名称。蛋白质含量没有达到乳制品要求的产品,必须要在外包装上标注“饮料、饮品、乳饮料”等。很多商家为了混淆概念,通常会将“饮料、饮品、乳饮料”标注得很小或者字体颜色灰暗,以致误导消费者。其次,看看该产品蛋白质的含量,如果低于2.3%该产品就不应该属于乳制品。最后,可从许可证号、执行标准上分辨。
【活动特点和效果】
一是宣传方法独特。让群众深入企业现场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的方式,相较于传统的图片宣传或现场宣传活动等方式,能让公众身临其境,有更直观的感受、更深刻的印象。
二是宣传方式丰富多样。本次主题宣传活动既有人工讲解、视频播放,也有有奖知识抢答、参观通道参观等多种宣传方式,能够有效提高群众学法的积极性、参与性,极大提高了普法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良好的宣传效果。
三是提高了微信公众号的关注度。本次活动需通过关注“广州社区FDA”微信公众号进行报名,有利于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及时推送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相关知识和新闻动态。
四是受众群体广泛,效果良好。本次活动的参与者年龄层从3岁至65岁,且说动时间为周六,参加人员以亲子家庭为主;每期活动可供50人参与,每期参加的人员原则上不重复,因此参与者达到350多人。食品药品安全科普游”是一项贴近市民,集趣味普法和食品安全科普为一体的宣传活动。通过此次活动让市民了解到了食品企业的规范化生产的流程、感受食品安全生产的文化、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科普常识,消除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一些误解,达到增强市民对食品消费的信心,提高了市民的食品安全法律意识,充分发挥公众的参与和监督作用,营造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为广州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