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针对当前青少年犯罪率逐渐上升的趋势,为了让孤残儿童做到学法、知法、懂法、用法,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018年3月15日,黄南州儿童福利院邀请“尖扎县司法局法律进社区、进校园,关爱特殊群体法治宣传活动”工作人员开展法治教育讲座,全院470多名儿童和全体职工参加了讲座。尖扎县司法局局长格日围绕“什么是法律、什么是刑事案件、民事案件”等内容,结合近几年发生在尖扎县乡村地区的真实案例,对抢劫、抢夺、盗窃罪行的区别和判决方法进行解说,工作人员还给参加讲座的全体人员发放了《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等法律书本。
【重点宣传内容】
1.什么是法律,以及法律的性质?
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并颁布,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总称。通常也指由社会认可国家确认立法机关制定规范的行为规则,并由国家强制力(主要是司法机关)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社会规范)。
法律的性质包括:(1)公正性:法律是正义的体现、它对一切人,包括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是平等的。(2)可变性,法律应该允许变革,当然这咱变革须要慎重。(3)必须遵守性。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是人们的行为准则,人人都必须遵守它。
2.什么是民事案件、什么是刑事案件,以及二者的区别?
(1)民事案件主要是关于民事权利、义务性质的纠纷,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性质。(2)刑事案件则是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犯罪,属于阶级矛盾性质。
3.抢劫、抢夺、盗窃罪行的区别和判决方法是什么?
(1)三者的区别。抢劫: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抢夺: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盗窃: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他人占有的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盗窃;窃取、悄悄地拿。(2)判刑标准。抢夺罪是按抢夺公私财物,数额大小来判刑。抢劫罪是按抢劫方法是否使用胁迫、暴力,抢劫公私财物,数额大小等来判刑。盗窃罪也是盗窃公私财物,数额大小来判刑,但和抢夺罪的区别是以非法占有目的,是否秘密或公然行使行为方法。
【活动特点和效果】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预防青少年犯罪成为当前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此次法治宣传讲座邀请法律专业人员围绕青少年面临的各种犯罪行为结合身边所发生的典型案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面对面讲解,对院孤残儿童及职工干部受益匪浅。通过法治宣传教育提升福利院孤残儿童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保障儿童健康成长。同时,对孩子们行为习惯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教育作用,让他们做一名学法、懂法、守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职工作为孩子息息相关的“家人”,通过普法提升他们的法治观念,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起到正确的法律引导作用,同时做到以身作则、率先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