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天津市打造“法律明白人”培养天津方案

实施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是“八五”普法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天津市结合实际,创新思路、积极探索,致力于培养好、使用好“法律明白人”,切实发挥“法律明白人”在基层依法治理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使基层群众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习惯,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风尚,助力法治乡村建设。

2022年以来,天津市聚焦法治培训、普法宣传、应用实践,全力打造“法律明白人”队伍。依托国家工作人员网上学法用法考试系统,组织2万余名“法律明白人”进行网上学习培训,实施普法资源共建共享,同步培训对口支援地区3000余名“法律明白人”。探索新路径,逐步实现从选树培育向管理使用、从搭建平台向工作实践的转变,着力提升“法律明白人”培育效能。天津市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被中宣部列入2021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工作经验被学习强国、司法部网站、农业农村部网站等多家媒体转发宣传。

【重点宣传内容】

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是基层普法宣传、法律服务、纠纷化解、依法治理中的重要力量。2020年10月,天津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印发《天津市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并以附件形式印发《天津市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实施办法》,为我市开展培养工作提供制度支撑。《实施办法》要求到2022年底前,全市每个村(社区)至少培养3名“法律明白人”,培育1名“法治带头人”的目标要求,各区通过村民自荐、组织选拔、考核上岗等程序,在“两委”班子成员、人民调解员、普法志愿者、农村党员、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退休教师等和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村民中,加大选拔“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力度,形成了助推法治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为深入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的实施,我市聚焦法治培训、普法宣传、应用实践三个层面,全力培育“法律明白人”队伍。

(一)打造支撑点,全面提升培训力度

自2021年始连续两年,组织2万余名“法律明白人”进行网上学习培训,同时探索“法律明白人”培训资源共享机制,同步为我市对口支援地区3000余名“法律明白人”进行培训,促进优质培训资源在对口支援地区的流通与共享。一是增强学习便捷化、实效性。“法律明白人”网上学习培训,依托天津市国家工作人员网上学法用法考试系统,利用系统成熟的运行模式,开通“法律明白人”学习培训功能,由各区按照考试系统程序报名,提升了学习培训的易操作性和实效性。二是提升学习内容丰厚度、针对性。将学习内容作为提升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突破口,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农学院、天津大学等院校,聘请专业师资团队,制作微视频讲座;与律师事务所合作,以小案例为切口,嵌入法律知识内容,专门定制案例解析微视频。内容涉及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刑法、农村经营法律知识等与基层社会治理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全方位快速提升“法律明白人”的法律知识储备。三是推动普法资源共建共享。积极探索“法律明白人”培训资源共享机制,创新模式、搭建平台,对西藏昌都市、青海黄南州、新疆和田市、新疆双河市、甘肃榆中县共3000余名“法律明白人”进行网上学习培训。结合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聘请专家讲授《宣传民法典新规 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对口支援地区1000余名“法律明白人”进行“云端”聆听。同时,将讲课内容制作成民法典网络课程,作为我市及对口支援地区开展“法律明白人”视频培训教材,以促进优质法治资源成果共享。

(二)打通突破点,广泛开展普法宣传

“法律明白人”作为公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力军”,有扎根基层、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对法律知识的传播、法治信仰的培育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各地“法律明白人”利用法治文化节、“9.23”农民丰收节、“12.4”宪法宣传周,宪法进乡村、创文宣传等活动,以“法律六进”为载体,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西青区深入村(居)举办“普法大讲堂”“法律服务轻骑兵”等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居)民宣传法律知识。津南区“法律明白人”通过接地气、有新意的方式开展普法宣传,推动法治深入人心。双桥河镇西官房村“法律明白人”开展青少年自护教育“板凳课堂”活动,通过鲜活案例,提升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双林街福禧社区“法律明白人”开展“绿色理念手中递,文明家园亲建立”环保手工袋DIY活动,“法律明白人”向居民讲解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继承编等法律法规知识,提升居民法治素养和能力。二是将普法融入日常生活。“法律明白人”有的身兼多职,在日常履行职责时,将法律知识、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传递给基层群众;各区“法律明白人”还利用“津门普法”、地方“法治”等微信平台,定期转发法律法规、微视频微案例到村(社区)工作群、网格群,将法治讯息、法律知识等及时送到群众身边,通过“线上+线下”,助力提升基层群众法律意识。

(三)找准发力点,深入参与基层法治实践

我市坚持“融入式”引导“法律明白人”参与基层法治实践,推动“法律明白人”在基层法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是定纷止争,当好基层群众“调解员”。借助“大数据”与“网格化管理”模式,促进网格员与“法律明白人”双融合,加强收集社情民意、宣传法律政策、调解矛盾纠纷、引导法律服务,协助开展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及时掌握、反映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协助律师、人民调解员一起参与矛盾纠纷劝导、化解工作,引导群众理性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宝坻区郝各庄镇李台村“法律明白人”成功化解了一起因宅基地地界不清引发的历时20年之久的矛盾纠纷,创出新时代“六尺巷”佳话。二是发挥优势特长,当好法治创建“监督员”。我市“法律明白人”积极参与 “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美丽乡村”实施、法治文艺作品创作等实践活动,带动身边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营造崇德尚法新风尚。三是深入基层,当好社情民意“传递员”。深入了解社情民意推动落实“四议两公开”,推进村社会事务依法、民主管理;为及时收集和反映群众法律需求,引导群众用好公共法律服务资源,除进行公示外,有的区推行“法律明白人便民卡”制度,将法律明白人的姓名、联系电话制作成卡片,发放全村村民,便于群众及时获得法律服务。

【活动特点和效果】

普法工作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紧跟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需求,我市实施的“法律明白人”培养模式,就是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拓展培训渠道和培训覆盖面的有益尝试,也为我们更好地开展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给予启迪和思考。

(一)秉承守正创新,延伸法治宣传触角。我市“法律明白人”培养模式突破了以往传统的面对面培训方式,以“云端学法”的方式,不仅培育我市“法律明白人”队伍还助力普法资源相对匮乏的对口支援地区“法律明白人”培育,所取得的成效源于我们始终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普法工作要紧跟时代”的要求,源于我们普法工作中不断开拓思路、创新进取的理念,不断探索普法新方式和普法新路径。

(二)坚持需求导向,精准对接基层群众需求。“八五”普法规划强调在法治需求与普法供给之间形成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在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开展全民普法,就要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从不同人群的利益关切找突破口,开展分众化、差异化、互动化法治宣传教育。法律明白人能够精准知晓基层群众在土地纠纷、邻里关系等方面的法治需求,有针对性地普及法律知识,依靠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导群众依法解决矛盾纠纷。

(三)注重融入日常,提升普法实效性。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就是培养一支群众身边的普法依法治理队伍。“法律明白人”用基层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将法治宣传融入日常生活、融入法治实践,实现实时普法和精准普法的有效结合,提升普法的实效性,满足新时代基层普法需要。

天津市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宣传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规范(试行)》精神,推动将“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纳入法治社会建设和乡村振兴总体规划,作为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的重要内容,坚持问题导向实施精准培养,注重发挥“法律明白人”在法治乡村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走深走实,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天津特色的“法律明白人”培养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