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儒人故里,以和为贵”是“七五”普法以来镇江新区姚桥镇儒里村打造的基层依法治理品牌。作为朱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儒里村深挖“礼之用、和为贵”等儒家思想精髓,将儒学文化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努力形成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依法治理格局,助力推动法治乡村建设。
【任务措施】
一是以议事平台为形,释放乡村自治活力。推出“儒人故里、以和为贵”“有事您请说”等村民协商议事平台,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施行和过程监督,实现“有事好商量”“群众的事由群众自己商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常态化开展“援法议事”活动,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问题,听取各方建议,凝聚多方力量,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依托网格化管理,定期做好矛盾排查工作,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对矛盾隐患做到提前介入、有效控制、果断处置,切实化解矛盾纠纷。注重发挥好老干部、老党员、村民小组长、乡贤以及“三官一律”和“法律明白人”作用,带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推动矛盾纠纷在家门口协商解决,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二是以普法活动为魂,夯实乡村法治力量。村两委干部带头学法,通过法治讲座、以案释法、法律咨询、法治书画展览、法治图书阅读等形式多样的方式掀起学法热潮。举办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民法典宣传月”“12·4”国家宪法日、“农民工学法活动周”等主题活动,开展“春风伴我行 法治暖人心”“与法同行‘未’爱护航”等系列活动,每月更新法治宣传栏、法治文化走廊内容,每周组织“法律明白人”、法律顾问上门为村民提供2次法律服务和法律帮助,现场为群众释法析理,增强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意识。
三是以儒文化阵地为基,浓厚乡村德治氛围。充分发挥儒家文化“以德润身、以文化人”的重要作用,打造“儒里村家风家训馆”,修缮“朱氏宗祠”,整理展示经典治家格言和儒家思想,打造长达1公里的“道德风尚”“以和为贵”主题乡风明德文化墙,让居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将乡村基层治理与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相结合,积极推进法治文化公园、广场、长廊等提档升级。坚持每年一评“文明户”“好乡贤、好邻里”传统,选树和宣传榜样典型,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教育引导群众从德向善、循法而为。
【特点和效果】
一是汇聚了民众合力。先后召开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律师、“法律明白人”等参与的“援法议事”活动20余次,累计参与人数超500余人次。村监委每月对村务决策运行各环节进行监督,村民代表人手一本村“小微权力清单”,依照规定对工程项目、三资管理、公共服务等进行全面监督,确保村级权力运行公开透明。
二是办好了民生实事。组织开展德法大讲堂、社区听证会、社区评议会、居民议事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垃圾分类、安全出行、养老服务、文明娱乐等30余件与村民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问题,调处化解宅基地纠纷、邻里矛盾8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实现“有事好商量”“群众的事由群众自己商量”。
三是拉近了民心距离。今年以来,儒里村围绕民生改善实事、基层治理难事,累计组织“法律明白人”“三官一律”开展法治讲座、法治实践活动70余场次,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服务100余人次,协助解决村民法律难题15件,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