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东源县

东源县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东江中上游,区域总面积407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0万,辖21个乡镇,属客家文化地区,森林覆盖率达74.37%,是广东省地域面积第二大的县和北部生态发展区的重要生态屏障,是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近年来,东源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主线,通过构筑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融的乡村治理体系,有效打通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调节和群众参与间的“中阻梗”,打造了偏远山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实现善治善为的“东源样本”。

【任务措施】

(一)坚持政治引领,凝聚“核心引擎”

近年来,为提高社会治理的统筹层级,扩大统筹的覆盖面,东源县坚持将党的领导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基本前提,创新性提出“干部直联四个组团”工作模式。按照东部资源经济、西部生态旅游、南部都市经济和北部现代农业四个类型,将全县21个乡镇286个村(社区)划分为“四个组团”,实行县四套领导班子主要负责同志、县四套领导班子成员和县直单位领导干部分别挂团、挂镇、挂村的“三级包片”制度,大力推行百名科级干部直达基层一线、直面困难群体、直奔项目现场的“直联”制度,统筹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和扫黑除恶等工作,切实将党的领导渗透到社会治理的各方面、全过程。

(二)夯实自治基础,激发“内生动力”

双江镇桥头村作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在推进自治强基工程中,坚持把服务村民作为乡村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该村以创建民主法治村为契机,不断推动“四议两公开”、村级民主议事制度、重大决策程序和村民参政议事等规范化,并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依法制定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有效保障村民充分行使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同时,依托良好的自治基础,该村先后引进了广州九天绿公司、万怡园生态园、刘氏果场、梨花屋舍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观光项目落地落户,有效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增收创收,激发了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成为了东源县创新社会治理为人民、靠人民,治理成果人民共享的范本。

(三)强化法治保障,打通“神经末梢”

聚焦优质法律服务资源不足、基层法律服务需求压力较大、普法工作任务繁重等问题,充分利用“6?26”“12?4”等时间节点,结合全民禁毒、扫黑除恶、生态保护等重点工作,深入开展“送法下乡”“法律七进”活动,积极打造县镇村“三级全覆盖”的法治文化阵地,打通基层普法“最后一公里”,其中阮啸仙纪念馆被全国普法办评为全国第三批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大力推动优质法律资源下沉农村,与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开展战略合作,在顺天镇沙溪村建立全市首个法律援助中心基层服务站,助推东源县法治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理论研究及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工作走深走实。坚持弘扬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推行“在调解中普法,在普法中调解”的工作方法,并通过“访调对接”互动机制创新和“五老一顾问”调解队伍建设创新,有效实现矛盾纠纷源头治理,达成“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

(四)注重德治先导,厚植“文明底蕴”

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突出核心价值观引领,全力推进广东省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大力实施核心价值观融入工程、未成年人关爱工程、全民素质提升工程、志愿服务拓展工程等“四项”文明创建工程,通过开展“核心价值观·你我齐践行”“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及文明交通等系列实践活动培育时代新风,培育选树了一批先进典型,评选出中国好人2名、广东好人7名、河源好人24名。同时,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省级试点工作,期间,完成1个中心、21个所、286个站标准化建设,实现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新建、改造全县21个综合文化站及284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完善“五馆一宫二中心”等文化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阵地服务水平,并修订完善村规民约280余条,建立起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等“一约四会”,持续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

(五)提供智治支撑,推动“提质增效”

坚持把“科技支撑”作为加强和改进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探索建立信息化管理模式,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雪亮工程”“智慧新警务”以及“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建设,先后投入5300多万元,在县城及全县24个派出所辖区的主要道路及治安复杂场所共建设高清视频探头440个、治安卡口8个,构建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司法为民便民利民举措,充分运用“智慧法援”APP,实现法律援助零距离、零证明,高效开展法律援助审查服务。深入推进“平安细胞”创建,以被确定为全市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为契机,在全市率先创新提出并践行了社会心理服务“1+5+N”东源运行模式。

【特点和效果】

一是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2020年,全县286名直联干部在疫情防控阻击战、决胜全面小康重点任务百日攻坚战以及城乡建设百日大会战等大战大考中,累计解决基层实际民生工程165个,完成村集体公益项目736个,为群众办实事好事3400多件,并先后打造了48个党建示范点、14个示范项目、16个省级“一村一品”建设项目,成为东源县创新社会治理、将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生动实践。 

二是创新社会治理成果为人民、靠人民、与人民共享。东源县通过扎实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和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基层自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尚悄然形成,并成功创建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省级区域公用品牌2个和2个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兴县强镇示范镇,“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持续向好。凭借浓厚的民主法治氛围和良好的村风民风,全县286个村(社区)均被评为省级民主法治村,并有24个村(社区)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三是基层法治建设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21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和145个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累计服务群众129735次,提供法律服务19371次,上法治课4122次,参与人民调解案件168件,真正将优质的法治“套餐”送到群众“家门口”。阮啸仙纪念馆被全国普法办评为全国第三批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四是德治先导助推文明城市建设。在群策群力下,2020年东源县荣获“广东省县级文明城市”,全县共成功创建全国文明镇2个、全国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镇2个、省级文明村4个,结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硕果。

五是“科技支撑”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2021年来,“平安东源”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全面完成,县公安武警基地“三所一队”等项目动工建设,“飓风2020”等专项行动成效显著,刑事、治安警情分别同比下降13.4%和38.7%,“两抢”零发案天数达364天,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同比下降22%、10%,基层社会治理和平安东源建设取得喜人成果,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