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池州市石台县塔坑村实施“三治”融合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矶滩乡塔坑村位于矶滩乡西北边缘,属于石台县35个重点贫困村之一,村域面积8.7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共290户920人,其中党员48人。村设党支部1个,党小组3个。现有耕地820亩、茶园1300亩、林地18655亩,属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区村。

2020年以来,塔坑村在驻村工作队支持下坚持党建引领,把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作为根本方式,努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善治体系,最大限度激发基层发展活力,促进乡村振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任务措施】

(一)加强党组织建设,筑牢“三治”融合根基。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塔坑村抓住村两委班子换届契机,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为载体,围绕“三治”融合目标,注重从致富能手、优秀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等群体中选拔人才进入班子。目前村两委换届后5人交叉任职,平均年龄38.2岁,其中本科学历2人、专科1人,村“两委”班子的整体生机和活力明显提升。结合学习党史,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党员队伍中开展“三个一”活动,即党员每天配戴党徽、每月开展一次活动、每季度上好一次党课,把“三治”融合纳入党建教育,经常性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实践活动。

目前的塔坑村随时能看见老党员、老村干、老教师担任村里“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村民说事点”联络员、村民理财小组成员的身影,他们走村串户,积极履职尽责,访民情、听民意、解难题,在“三治”融合过程中发挥余热,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二)守住防止返贫底线,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动态监测是防止返贫致贫的第一道防线,塔坑村紧扣防止返贫致贫“第一粒纽扣”,全村以村民组长为主体的乡村振兴网格员10人,对已经脱贫的92户282人,落实“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帮扶计划,“应帮应帮”稳定消除监测对象风险隐患。提高早发现能力,对全村动态监测发现的有致贫返贫风险的农户及时上报至村委会,由村“两委”和驻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对照监测标准,开展评议,研判致贫返贫风险,确定拟监测对象名单报乡,不搞规模控制和体外循环,确保因病、因灾、因学、因重大变故、因产业发展失败、因就业不稳定等因素造成家庭出现特殊困难的农户“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应出尽出”。

(三)开展经常性普法教育,把法律交给群众。培育以村两委班子成员、骨干人民调解员、网格员、村民小组长、老党员、老村干、老教师等为重点的“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队伍,紧紧围绕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村民自治、民生工程、乡村振兴、村级事务等热点问题,开展法治宣传、引导法律服务、化解农村矛盾、参与社会治理,教育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2021年以来,全村共开展“法律七进”活动16场次、法律咨询解答25起、化解矛盾纠纷9起、提供法律服务指引5件,法治文艺演出2场次、农村法治广播宣传200余次人。

(四)完善村民自治,推进乡村依法治理。健全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将“红白喜事去奢从简”“严禁赌博酗酒”“疫情防控”“生态环保”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在村内醒目处进行告示,督促村干部和全体党员带头遵守。完善村党支部会议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以及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四议两公开”制度,真正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编制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公开清单内容、运行程序、运行结果,形成群众监督、村民理小组监督、乡党委和有关部门监督与会计核算监督、审计监督等全程实时、多方联网的监督体系。

(五)小小说事点,能办“大民生”。塔坑村有黄柏、竹园、塔坑三个村民“百姓说事点”,每天傍晚,说事点里灯光闪亮,村民们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就村里的大事小情,家长里短理论一番。村里推选的那些德高望重的老党员、热心公益的乡贤以及有爱村情怀的离职村干部,就成了“村民说事点”里的联络员。如“村里13盏路灯全坏了,村民晚上出行不方便”、“妇女们跳好广场舞希望好老师指导”、“村部门口的水沟需要疏通”“张家猪肉李家鸡卖不出”等等,基本上都是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联络员负责收集这些社情民意,再定期跟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协商,能办的马上办,一时办不了的,结合开展“我为群众办事实”活动,争取工作队员选派单位支持,以坐不住的责任感和等不得的紧迫感一件一件抓落实。

【特点和效果】

(一)“三治”融合促进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依法办事,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利用这里富含硒元素的自然条件发展纪孝行养老度假示范区,结合好婆婆、好媳妇评比注重挖掘弘扬孝文化,打造乡村田园养老综合体,让弘扬孝德、重孝尽孝已成为当地的文化自觉。村集体抛荒十余年的135亩茶园经过改造成功对外招标,村集体经济因此年增收4万元。塔坑孝行农庄也已开业。

(二)村民学法用法氛围蔚然成风。“我在村里某工地受伤,花去医疗费2万余元,找公司维权得不到解决。这给以前,我早就把水、电停了,让公司承包的3个组90余户168亩瓜蒌子基地颗粒无收。”黄柏组村民汪某说,“这是违法的,不能这样做。去年8月份我找到驻村工作队、村委会和司法所出面依法调解,问题得到解决,我很满意。”这件事在全村反响较大。如今塔坑村学法用法氛围蔚然成风,大到山林权纠纷、集体房屋征用,小到邻里纠纷、民间借贷等,大家都会自觉地用法律作为准绳,及时定纷止争。

(三)村级各项事务依法有序运行。2014年以来,全村道路硬化5公里,实现组组通,路灯亮化全覆盖。完成全村电网升级改造,电网改造 9个村民组,设置变压器4个,农户用电安全得到保障。全村建设移动信号发射塔一座,宽带网络覆盖全村。全村所有农户均接通自来水,水量充足,经专业机构检测水质均达标。完成塔溪河小流域治理,新建塔溪河护坝,推进全村排洪沟建设,除险加固山塘5座,村内开通四班公交,方便学生上下学和家长接送。村里还建有标准化的村卫生室一个,设有药房、诊疗间和输液室,并配备专职村医一名,全天侯为村民提供就医服务。全村新建污水处理池一座,新建污水处理管道1000米。推动实施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厕所改造56户,使用卫生厕所全覆盖,道路沿途摆放垃圾桶,安排专职保洁人员定期对各村民组生活垃圾进行清扫处理。拆除旱厕和残垣断壁,建设绿化带,美化村庄环境。村里还新建310平方米党群服务中心,改造计生服务室。新建村级农民文化场所6个,文化体育健身设施6套。

(四)百姓说事点能办大民生。2021年6月份以来,说事点共收集社情民意30余个,帮助贫困户销售黑猪3头价值8000元,籽油80斤价值800元,帮助村企业销售农副土特产20000余元,捐赠村资金3万元,慰问村困难户、贫困户、退伍人20 余户,帮助竹园组村民周某获得8级工伤维权赔偿3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