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2022年以来,为营造家庭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围,以“小家”和睦相处促进“大家”和谐稳定,盐城市大丰区聚焦青少年、妇女等群体,加强部门协同联动,聚合普法多元主体,整合专业普法资源,依托区、镇、村三级普法组织网络,深入村居、家庭开展丰富多彩的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治宣传系列活动,帮助提高妇女儿童依法维权意识。
【重点宣传内容】
一是“专题式”普法,推动普法宣传全覆盖。结合“开学法治第一课”“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等时间节点和法律法规颁布实施纪念日等契机,聚焦《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反家庭暴力法》等涉妇女儿童的法律法规,组织法治副校长、“三官一律”、法律明白人等普法力量,深入开展送法进校园、进村居、进家庭、进家长学吧活动。目前,已累计开展“法律春风校园行”“送法到家”“精准普法月月行”“法护人生 法进家庭 法润村居”等系列专题普法宣讲活动2300余场。
二是“竞赛式”普法,激活家庭学法热情。依托“中国普法”微信公众号,组织学生、家长积极在线参与法律援助法知识竞赛、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专项学习竞答、法律知识有奖竞答等活动,常态化参赛学法,保持学法热情。同时,联合区法院、检察院、公安局、教育局、团区委等单位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普法宣传竞赛活动,已组织“平安家庭学法达人赛”“亲子法律知识竞赛”“小手拉大手”法治擂台赛、“反家暴法”知识竞答等系列法治竞赛活动2000余场。
三是“案例式”普法,深入浅出解析法律条文。运用庭审开展一线普法,将庭审打造成为普法的前沿阵地。一方面依托巡回法庭,在庭审中、庭审后均开启普法模式,宣讲涉及到的法律知识,及时释疑解惑;另一方面结合涉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案件,组织青少年、家长“零距离”观摩庭审,提高青少年、女性家长自觉守法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此外,加强对涉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加以收集、整理、发布,及时选编典型案例进行释法引导。近年来,共计组织学生与家长线下观摩庭审、线上观看网络庭审210余次,受益学生与家长超万余人次。
四是“演绎式”普法,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创作编排《你的权利,民法典守护》《宪法之光》《有话好好说》《民法典伴一生》《你的目光》等法治文艺节目20余个,通过快板、歌曲、舞蹈、朗诵、小品、舞台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予以演绎,广泛宣传宪法、民法典、反家庭暴力等法律法规知识,推动营造家人和睦、家庭和谐的良好家庭氛围。共计开展法治文艺演出进广场、进村居、进校园活动260余场次,观演群众超6万人。
五是“云端式”普法,推动实现“指尖”学法。及时收集整理11期法治“云课堂”系列视频课件、2部民法典微视频、9件宪法视频公益广告、45幅宪法平面公益广告、10幅法治书画作品、7幅法治漫画作品等普法素材,通过向学习强国平台投稿、依托微信公众号与教育系统平台推送、转发至法润民生群、家长群等方式,努力满足青少年与家长的学法用法需求,实现足不出户就可以学习法律知识。
六是“服务式”普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通过设立妇女权益保障合议庭、青少年维权岗、“星星点灯”工作室,成立反家庭暴力维权工作站、“法左情右”志愿服务队,建设家事审判教育基地等举措,以“关爱妇女儿童 推进法治护家”为主题,深入妇女微家“卯酉学堂”、法治家校、家庭驿站、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开展“父母成长沙龙”“把法带回家”“家庭亲职教育”“爱是零暴力”等各类法护家庭活动180余场,不断激发家庭成员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活动特点和效果】
一是加强联动联调,推动“法治入家”普法宣传落细落实。以“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为抓手,将涉妇女儿童的普法宣传纳入年度普法工作要点,制定普法清单,明确普法责任,依据时间节点,及时下发普法提示单,统筹指导、督促全区各部门单位、各镇(街道、区园)落实落细法治入家普法宣传的普法任务,并将各普法成员单位开展“法治入家”宣传教育情况纳入“谁执法谁普法”履职评议重要内容,以考核促进普法责任制落实。
二是强化队伍建设,有效整合区镇村三级专业普法力量。组建了普法讲师团、巾帼宣讲团、同心普法宣讲团、以案释法宣讲团等专业骨干队伍,将《宪法》《民法典》《反家庭暴力法》《家庭教育促进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纳入宣讲重点内容。从“三官一律”中选聘了132名人员担任法治副校长,实现全区66所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全覆盖;从村组干部、村妇联干部、人民调解员、法律服务工作者等群体中甄别优选1582名法律明白人,实现网格全覆盖。
三是创新普法宣传形式,推动普法宣传教育全面推进。根据青少年、妇女的学法需求以及个性特点,量身定制“普法菜单”,依托妇女微家“卯酉学堂”、法治家校、妇女儿童之家等载体平台,采取“专题式”“竞赛式”“案例式”“演绎式”“云端式”“服务式”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系列专题普法宣讲、系列亲子法治竞赛、系列法治文艺汇演等活动,推动校园普法、家庭普法、社会普法融合共进,不断提升妇女儿童的维权意识和法治素养。